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广告软文 > 文章内容

津逮楼里的风堂砚台(6)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5-11-24 阅读: 在线投稿

      风堂玩砚是偶然。往龙虎山,路经婺源,看到了龙尾砚,对砚产生了兴趣,买了石料,手拎肩背地步行了30里路出山,回到南京,开始制砚。他探妨歙砚、端砚产地,往来于砚山。上世纪90年代,风堂的砚在北京放异彩,受到爱好者的青睐。南京文化圈听说了风堂,大家虽不识其人,皆以得风堂砚为幸。南京师范大学常国武教授称赞其砚“……非特眩人眼目,抑已尽夺造化之功……恨弗能归藏书庐之中,日夕把玩,俯仰终古……”

  风堂玩砚,横空出世,无门、无派、应该是无师自通。他把自己的书法绘画和个人的艺术秉性纳入其中。每一方砚的形成,对于风堂来说,都是一次生命的冲动,一个灵光闪现的创作过程。当今制砚者众多,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师承的经过,不免带上了陈式。风堂制砚,按他自己所说,是把自己的意想倾注在砚上,把自己想说的,与石头对话。在做砚之前,只有个模糊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子不甚明晰,它会随着你的意趣,逐渐地趋向你所希望的那个形态。
  风堂的砚和他的画一样,或正草隶篆、甲骨钟鼎,文化于砚上,刀味十足,古意苍茫;或因材就料,借石随形,潦潦数刀,点缀一些山道、怪松、茅舍之属,一幅山水实景呼之欲出。正如常国武教授所说,“抑已尽夺造化之功”了,我更是喜爱这类的创作。
  风堂砚之美,是于一块石料中,既体现了砚石的自然形态之美,又显现出艺术之美来,在砚石上雕刻书法作品当是风堂艺术风格的有机结合,是融砚石和艺术为一体的审美。风堂于玩砚中,不经意间,把古老的制砚技术,升格为独特的艺术审美空间,拓展了审美疆域。
  风堂的砚铭,更体现了风堂的特色和才情。风堂砚铭,砚面上是:“工作就忙,不工作就闲,太忙不可以,太闲也难受,人就是在忙与闲中度过。”砚背则刻着:“幸福的人将忙安排得有兴趣,把闲处理得有趣味。”凡此种种,把砚玩得没有一点酸腐气,满砚充盈着通达的坦坦之气。风堂的砚铭文字,全部出于自己熔铸的锦文韵语,或如张中行先生题风堂画诗。他还把砚铭用宣纸拓出,在一旁用朱砂题跋,这样,风堂完成了一个由书画入石刻,再由石刻变成书法拓本以及书画补跋的多重艺术创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多层次的审美空间,营造出了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的妙境

分享:

津逮楼里的风堂砚台

喜欢

0

津逮楼里的风堂砚台

赠金笔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津逮楼里的风堂砚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纪实片"胡耀邦"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津逮楼里的风堂砚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纪实片"胡耀邦"

  • 上一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802.11b无线网络安全研究和应用.pdf文档全文免
  • 下一篇:求有情趣、能打动人的提示语和广告词?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