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任重道远(2)
时间:2014-07-12 08:53 来源:www.xfmw.cn 作者:心扉美文 点击:次
李:最后一个问题是,请您展望一下中国当代小小说的发展前景。杨:这个问题可以分两部分来谈。一是乐观来看, 中国小小说在近20年的时间里,经过有识之士的倡导规范,经过报刊编辑的悉心培育,经过数以千计的作家们的创作实践, 经过两代读者的阅读认可,小小说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新品种,终于从弱小到健壮,从幼稚到成熟,以自己独特的身 姿跻身于中国文学的神圣殿堂。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在此意义上,小小说的倡导者、编者、作者乃至读者, 应同属开拓者和奠基人,其功莫大焉。这是一个有创新性的、与时代进步合拍的文化成果。2002年4月,由中国作协、文 艺报社和《百花园》、《小小说选刊》联合在北京举行了“当代小小说20年庆典暨理论研讨会”,表彰了入选“中国当代小 小说风云人物榜”的87位小小说倡导者、事业家和园丁,此次活动被社会各界誉为“小小说的成人仪式”。小小说的轻捷灵 便、单纯通俗的文体优势,为现代人带来了时尚性的阅读快感,能使普通读者的阅读欲望大为增加,何尝不是一种顺应历史潮 流的文化走向呢?夸张一点说,小小说以系列流动的美育课堂,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今两代读者。二是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小小说的确还是一种相对稚嫩的文体样式,客观上说,它的成长期太短了。我们写诗,起码可以追溯到唐诗宋词的起承转合 来参照,我们写长、中、短篇小说,四大名著和三言两拍早就在形式与内容上竖起了里程碑,我们写散文,唐宋八大家们也更 属早行人。我们写小小说呢,拿什么来作为理想中的标高呢?虽有《世说新语》、《宋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从文体 意义上讲,它们仅局限于笔记、传奇、小品、随笔之列,尚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小小说完整的文体特征。国外创作小小说的历 史稍长,但真正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少量作品,充其量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对于中国的小小说作家们来说,创作出浓郁的具有 中国民族气派和传统文化特色的小小说精品,需要我们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做起。小小说文体正从短篇小说文体中 逐渐剥离出来。现在,文坛上已经出现一茬又一茬的优秀小小说作家。报纸的副刊园地不时有小小说的专版面世,文学期刊中 也有了长期刊载小小说作品的核心刊物。然而,小小说创作中良莠不齐的现状,正引起广大读者的担忧。小小说作家队伍的迅 速壮大,由于小小说易写易发的特点,常常伴有挥之不去的写作上急功近利的情绪,加上小小说作者素质上的参差不齐,也显 露出作品单一化、模式化、浅薄雷同和华而不实的缺点。我认为,只有把小小说文体置放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中去审视, 真正接受严格而规范的理论关注,才会形成小小说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小小说任重道远。 人物档案 杨晓敏,1956年10月生于豫北平原。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郑州市作协名誉主席。 作为职业期刊人,杨晓敏不但主编了在全国颇有影响且发行量雄居同类刊物之首的《百花园》(月刊)、《小小说选刊》(半 月刊),主持编辑了一系列增刊和《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四卷)、《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丛书》(八卷)、《军旅小小 说精选》、《当代小小说名家珍藏》(三卷)、小小说年选大系等,而且还策划了一系列笔会、评奖活动,创立了刊物发行的 “市场不饱和理论”、刊物生存的“恒久理论”,提出了“媒体(刊物)的市场运作是一种高科技行为”。郑州市人民政府、 河南省新闻出版机构多次通报表彰,中国作家协会2002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当代小小说20年庆典暨理论研讨会”上, 授予他“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事业家”奖杯和荣誉证书。作为一位作家,杨晓敏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清水塘祭 》系列和《都市与哨所的距离》等作品,建构了“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的理论。图片由上至下:杨晓敏近照漓江出版社2003 年1月第1版杨晓敏等选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