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任重道远
时间:2014-07-12 08:53 来源:www.xfmw.cn 作者:心扉美文 点击:次
小小说任重道远———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杨晓敏 -人物访谈□李永康 策划动机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短小精悍、微言大义的小小说如今正俘获着越来越多读者的心。不少业余作者凭藉小小说 创作进入了作家的行列。在这“供”“求”皆旺之际,我们专门组织了这篇访谈,对小小说这种平民艺术的特性、文学地位和 走向作一些剖析,以期引起写、编、读各方人士对小小说创作现状更多的关注。 ●小小说以其单纯通俗、贴近生活而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但创作上却“易写难精”●全国有近50人因创作小小说而 被冠以“作家”头衔●避免单一化、模式化、浅薄雷同和华而不实,将是今后小小说创作努力的方向 办期刊属于“软科学范畴” 李永康(以下简称李):作为百花园杂志社总编辑兼《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俱乐部》主编,您的办 刊理念和工作业绩可圈可点,郑州因此被圈内外人士称为“中国小小说中心”。前几年您还写了两组给人印象颇深的系列小小 说,并被选入多种选本和译至国外,孟子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您是如何兼顾的呢?杨晓敏(以下简称杨):我从1989 年1月开始担任《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月刊的责任编辑后,逐渐把精力和注意力调整到办好刊物上。尤其是近10多年 来,我给自己定位是“职业期刊人”。对文学意义宏观上的理解思考,对小小说能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存在,对文学期刊在 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中的地位作用,对文学刊物如何与文化市场接轨的研究探索,对如何体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点,包括如何有效地发现、培养、扶持、组织和造就作家队伍以及培育、引导读者群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迄今已经参与编辑 审定、出版发行了450期《小小说选刊》(半月刊)和《百花园》(月刊),还与郭昕等人和出版社合作,编选了各种小小 说选集、丛书、增刊等60多种。加上近50次的组织主办征文、笔会、评奖、研讨等,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暇他顾。或许 这算得上一个系统的文化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程吧。10多年间,断断续续写了两组小小说,一组是《清水塘祭》六题,一组 是《都市与哨所的距离》八题。写小小说,注重的是参与,即提醒自己不能因编辑工作做久了,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也进一 步强化了编者通过写作与作者的融洽意识。其实,说到底,写点理论性文字和小小说,也是用来为办好刊物服务的。李:办刊 物和写小说哪个难度更大些?从您自身来说,是喜欢当编辑还是当作家?杨: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各行各业的分工愈来愈 细,单纯强调某个工作比另一个工作更重要或者更难,不再是惟一的区别标准。关键还在于你从事的工作能否达到一流。一个 把自己的杂志办得品位不高的编辑,怎么和一个能写出脍炙人口作品的作家比呢?反过来,一个平庸作家也不能和一个名牌杂 志的办刊人相提并论。二者没有可比性。我认为,办好一本刊物,它需要诸多类似高科技的行为,比如文化含量(内容定位) 、装帧设计(造型艺术)、形象策划(品牌效应)、广告发行(市场经营)、内部管理(素质培养)、成本核算(价值规律) 等综合性劳动。加上办刊人的领导才能、专业水平、视野胸襟和感情投入等方面的要求,我统归之于“软科学范畴”。作家是 精神产品的主要生产力,没有作家的创造性写作,便没有流传于世的名篇佳作。相比较而言,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也是自由的, 作家自身的素质实际上在未动笔之前,便已决定了作品的高下优劣。如果非要拿办刊物和作家写作相比较的话,那么我认为, 作家创作只是也只能是一种个体性劳动,重在个人价值的开发,作品易写难精。而办刊物则是社会性行为,更像是一种公益事 业。文学史上包括当代文坛都产生过许多星光闪烁的名作家,而作为传播文化的办刊人(编者)却被长期笼罩在阴影里。即使 像《唐诗别裁》的编者沈德潜,“三言两拍”的编者冯梦龙、凌濛初等,也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推崇。“荐贤贤于贤”,无论 从哪个意义来讲,倘若没有他们沙里淘金般的劳作,文学史肯定会留下许多遗憾。公益事业的本质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它需 要有一种献身精神和崇高品质,其实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工作,真正融入到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中去 ,这不是一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吗? 小小说可以说是“微言大义”,螺蛳壳里做道场 李:在小小说领域,您的“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的理论观点广有影响。我也注意到文学评论界对您这个观点的各种阐 释性文章。按《辞海》的解释,平民指普通民众。《读者》、《故事会》的读者也都是普通民众。照此推理,散文、杂文、小 品文、故事、笑话等,是否都可称之谓平民艺术?小小说的独特性又从何谈起呢?杨:正因为小小说是个新兴的文体,所以不 少对这种文学样式有兴趣的作者、研究者,曾提出不同见解。诸如小小说是“立意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虚构的艺术 ”、“留白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等等,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思索之余,也感到有可商榷的一面。诗歌也可以说是“立意 的艺术”、“留白的艺术”,长、中、短篇小说,哪个不是“虚构的艺术”?散文当然也讲究“形式和结尾”。但小小说从字 数上首先不同于长中短篇小说,从内容上也与故事、小品文有别。作为小说的一种,小小说不仅要具备人物、故事、情节等要 素,更重要的是,它还携带着作为小说文体应有的“精神指向”,即给人思考生活、认识世界的思想容量。之所以称之为“平 民艺术”,当然不容忽略它在艺术造诣上的高度和质量。如果完整地表述一下,小小说是平民艺术,那是指小小说是大多数人 都能阅读(单纯通俗)、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微言大义)的艺术形式。同时具 备这三种艺术功能的文学品种并不多见。长、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不可能让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诗歌也并不适宜于大多数 人阅读,既然如此,这种无形中的距离感又如何使普通民众从中直接受益呢?而故事、小品文虽然具有上述三种功效,同样充 满平民意味,但总体上属于通俗文化或泛文化之列,而极少能称其为“艺术”的。在中国,纯文学概念基本是和高雅艺术划等 号的。小小说虽然只有20余年的历史,却已有近50余人因其创作成就而被吸收为中国作协会员,数百人进入省市作协,被 冠以“作家”头衔,数十篇小小说作品被选入大中专教材。代表不同文化层面的刊物,正好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无论精英 文化、大众文化还是通俗文化的代表性刊物,都有其各自不可替代的使命。即便是那种文学性偏低的故事、小品读物,也携带 着滋润心灵、消解矛盾和普及教育的作用。我只是小小说刊物的办刊人而已,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小说作者和研究者。 正因为如此,我由于长期浸润其中,认识到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1500字左右),审美 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特征(小说要素)及艺术规律上的界定。对一种文体样式的理论探讨,肯定会促使其逐渐走向成熟并 健康发展。我提出的小小说是平民艺术,除了上述的三种功效和三个基本标准外,着重强调两层意思:一是指小小说应该是一 种有较高品位的大众文化,能不断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二是指它在文学造诣上有不可或缺的质量要求。为此,我 曾专门写过一篇《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的文章加以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找来一阅。李:目前有些小小说作家对欧·亨利式的 结尾颇多非议,您能谈谈对此的看法吗?杨: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个时期都会产生代表性作家和经典性作品。超越别人的前提 是,要能够靠实力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小小说这种千把字的东西,有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玩万花筒,每一瞬间的颤动,便能 使它呈现出色彩斑斓的个性图案来。我曾说过,小小说是一种诱惑,它的敏感点触手可及。作者们谋篇布局,螺蛳壳里做道场 ;读者心有灵犀,深谙其中三昧。好的开头、过渡和结尾,谁能说哪个更重要呢?仅就结尾而言,也是充满灵光一现的智慧产 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妙手拈来,余韵悠长。单单强调某一处重要,是无法创造出精品佳作的。时下的小小说作家们不满 足于自身创作现状,致力于对别人或自己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应该说是一种进取的姿态。但如果理智、冷静地来看待中国当代 小小说专业户的单个创作水平,尚未产生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占尽风流的,依然是小小说的整体优势。这也是 我们的期待之处。 小小说从幼稚到成熟,是当代中国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