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扉美文

美文 > 经典文章 >

读者经典文章收集(4)

  我又查阅到1934年修订的《燕京大学本科教务通则》中关于纳费的规定:"本大学学生,每学期须于注册时,依照下列费用表纳费:本科正式生学费55圆;特别生附习生学费每学分5圆(学生以学分为交学费标准者,每学期至少需交学费15圆);宿舍费(电、炉、水等)20圆;医术费(药费另计)2圆;体育费2 圆;杂费2圆。这就是说,30年代燕京大学本科正式生的学费每学期银洋81圆,每年162圆。

  此外一些著名的教会大学,如辅仁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学费,跟燕京基本上一样,每年大约160银圆。

  30年代私立大学的学费

  我还查阅到私立天津南开大学的学费。据吴大猷教授回忆:"南开的经费,学宿费为一主要来源。学费每年60圆,宿费两学期30圆(每年共须交费90圆),这与国立大学(如北大)之学费每年约20圆钱,自是很高的;但与教会大学(如燕京、岭南等)比较,则是平民化的了。"

  北平市私立平民大学学费第一学期26银圆,第二学期25银圆,每年共51银圆;私立北平铁路大学(私立铁道学院)学费每学期29圆,每年58圆。

  又,1934年制订的《私立中法大学组织大纲》规定:"本大学本科学生每年应该纳下列各费:(甲)学费全年30圆,分两学期交纳,每学期各15圆;(乙)实验费每学期5圆,不足补交,有余退还。此外,须交纳保证金10圆。"这个学校是由留法预科改办的,不必住宿,所以学费比较低,合计大约45圆。

  1934-1936年上海市最著名的四所私立大学,被公认为学费比较昂贵(因为当时上海市生活程度为全国最高):复旦、光华、大同、大夏,所收学费如下--

  上海复旦大学每年学费100银圆;

  上海光华大学每学期学费50银圆,每年100银圆;

  上海大同大学每学期学费60银圆,每年120银圆;

  上海大夏大学每学期学费45银圆,每年90银圆(以上如住校另收宿费)。

  总之,在30年代我国的大学收费情况大致分为3种:国立大学每年约22-40银圆,师范类甚至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120银圆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圆。

  [center]30年代学费占平民家庭收入的份额 [/center]

  30年代我国民众各阶层的收入情况又是如何呢?

  根据1929-1930年进行的社会调查报告《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所提供的数据,30年代初,一个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4银圆。

  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33银圆之间,平均约为22银圆;每个家庭必须有两个人同时做工方能维持生计。所以,一般劳动人民家庭若要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只能是国立大学,如北大、清华、交大、北师大等等,或免费的师范院校。30年代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师大有许多大学生来自劳动人民和小市民家庭,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而私立大学或“贵族化”的教会大学,对于工农子弟来说确实是上不起的。特殊情况如清贫的青年周恩来能上天津南开大学,是因为减免学费的缘故。

  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5%-10%,或者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两个月的平均工资。而贵族化的"教会大学"的学费占平民家庭生活费的份额为35%,即三分之一;或者说,教会大学的昂贵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年工资的三分之二。怪不得当时有人说,教会学校是培养“高等华人”和“精神贵族”的温房;而北大、北师大则洋溢着“平民意识”。这是足以引发我们深思的。

  3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起点月薪一般为50银圆;待遇高的可以拿到80银圆。一般从事脑力劳动自食其力的知识阶层,如中学教员、工程师、记者、编辑、职员等等,月薪在100-200银圆之间。大学教授平均月薪为350银圆;一级教授最高月薪可达500-600银圆。这些人群组成社会的"中间阶层"或者叫做白领劳动的"中产阶级",鲁迅在《二心集序言》里面就认为自己属于"中产的知识阶级分子"(参看《鲁迅全集》第4卷151页),他们正是劳动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时我国的大学生们多数来自这样的中间阶层。原因之一是这个阶层热爱知识,并且以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服务;原因之二,是他们的劳动所得能够保障子女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费,一般说来,大学学费不高于他们一个月的薪金。他们中间,收入稍低的可以把子女送入国立大学,收入较高的可以把子女送入私立大学。我曾经统计分析了当时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本文因篇幅所限,兹不赘述。

  从货币购买力看大学学费

  为了便于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作定量的比较分析,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早就提出了“生活费指数”、“生活程度”、“物价指数”和“货币购买力”等科学概念。我在前些年所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专题研究中,由统计数据计算出:30年代银圆1圆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力,约相当于1997年的人民币30元。这个基本换算率,已经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同。举几个形象的例子:在30年代,1块银圆可以买6斤好猪肉,或20张公园门票,或两本不太厚的书;北平1块银圆足可以请客涮羊肉,上海1块银圆可以买两份西餐。最豪华剧院的入场券为2银圆,梅兰芳等"国剧大师"的票价为1银圆;一般电影票价为2角-8 角银圆。

  读者很容易把这些价格与今天的情况作一参照。

  如此说来,在30年代国立大学每年约22银圆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660元;私立大学每年约90银圆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2700元;"贵族大学"每年约160银圆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4800元。

  又,据新华社消息,教育部门发出通知:“从2000年9月新学年起,对北京地区高校年度学费标准进行上调,最高上限上浮20%,一般专业一般高校为每年 4200元,重点院校为5000元;理工科专业一般高校为4600元,重点院校为5500元;外语、医科类专业一般高校为5000元,重点院校为6000 元。师范、体育、农林、航海、民族专业等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的学生免缴学费。"

  那么我国目前人民收入状况如何呢?据报刊资料,14家调查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座大城市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大城市人均月收入821元,人均年收入9850元。

  还有一个统计资料是有关“我国两亿城镇居民”收入状况的。国家统计局公布:1999年我国两亿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491元,人均年收入5888元;根据"十五计划",到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将达到666元,人均年收入将达到8000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