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十七)FANS的“强迫症” 好像每个正常人都有一点强迫症症状,譬如说经常洗手,老是担心自己丢东西之类,我想这属于正常现象,完全没有才奇怪,那么,FANS有自己的个性症状,便也在所难免。 请大家回头试想,自己会不会很讨厌把书或碟借给别人?会不会自己拿着自己的书爱怎么折怎么折,却很讨厌别人折上一折? 这就对了,其实不仅是FANS,但凡买了碟、书之类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珍惜”,有的时候,这种“珍惜”还真有些小BT。譬如说一旦自己的东西被人弄出了问题,不客气的会让人赔,客气的会直接送了那人,自己另买。又譬如,8年前,老快在回家路上带着一张卡带听,下车休息时,盒子被一个老头坐破了,老快怀恨至今。 早些年,我们买到一张卡带,通常会这么做:除了内页的固有折痕外,不使它出现另外的折痕,更不可能在内页和封面乱写乱画;不管听到什么歌,不管自己是否偏爱,坚决不倒带,一首不落挨着听;不用功能多的机器放,只用仅有单放功能的随身听,以防不小心抹带…… 现在最常见的是CD了,好的音响不仅贵,且都有可观的体积,所以不是每个买CD的人都有合适的工具播放,这样,人们就容易养成一个习惯:买了CD,只在电脑里放一次,转成MP3后,就搁起来再也不动了。如今很少会见到有人带着CD随身听,所以这点“强迫症”的结果是有人追求发烧音响,有人开始买而不听。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的FANS会同样的专辑买多张,其实一张专辑买2张,有藏一听一的考虑在内,而一张专辑买10张,则是因为它可能有10个版本。通常牌子大一点的中国明星,他的专辑可能会同时有内地版、香港版、台湾版、新加坡版、马来西亚版、日本版、欧美版,同一个地方出的,还会有精装版、简装版、限量版、珍藏版、首版、再版,甚至还有LP,以及相关的单曲EP、MV,可以说,想收集到所有版本,一张专辑买10张不稀奇,不买10张以上才稀奇呢! 那么,为什么大同小异的版本,有的人一定要收集全呢?一、这跟FANS多少会有“强迫症”有关。通常FANS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既然版本之间都有区别(至少产地不一样),他就一直会有攒齐的冲动;二、通常有这许多版本的明星都不会一年出几张专辑,几年出一张倒属正常,在“空窗期”,不同版本的同一专辑能对FANS起到聊胜于无的安慰效果;三、一般人看来,版本之间只是产地不一,在FANS看来,若非有很大区别,为什么有的几百元一张,有的几十元一张呢?它们的保质期、音质、印刷质量一定是不同的,自然收藏价值不一(有的版本只出1000张,有的版本一出几十万张,价值能一样吗?),所以收集就不是毫无意义的。倒是完全一样的版本,一买好多张,除非可以送人,或者每一张都有“值得保存”的故事,不然真的很不值得。因为CD不像古董可以保存很多年,而内地版产量太多,质量太差,根本不值得保存;何况CD这种东西跟其他周边不同,因为用钱就能买到,跟“情感无价”实在没太大关系。 其实一旦明星作品的消费群体形成,就不需奉行“销量至上”大肆宣传,当然,有这种底气的明星也从不靠重复购买维持销量,因为他们赶上了POP的黄金时代,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起来,21世纪的音乐市场,真的十分可悲呢。 除了对待“偶像”作品会相当在乎之外,FANS在其他地方也相当“强迫”,其实上文也都提过,譬如在看报刊看书时,那几个跟他有关的字会自动跳出来,而跟他有关的图,FANS会好好保存之类。呵呵,其实搞收藏的人也会注重藏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可以说FANS收藏跟“偶像”有关的东西是一种特别的情感收藏吧。这些“强迫症”之所以形成,也许是出于某种“恋物”的癖好? 2008-1-6 (声明:请某些“粉丝”不要动不动对号入座,天下明星千千万,工作性质类似,出现问题类似,有些粉丝表现也差不多,这很正常,表老觉得就你家“偶像”是明星,老快一写明星就是你家那位!) (外十八)艺人尴尬篇之一 ——人本无色,奈何色之 好久没写艺人了,其实老快对艺人也有一些看法,只是写起来,会比写粉丝“危险”,所以一直没敢继续,不过鉴于有人对艺人的色彩那么关心,且是毫无道理地下论断,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小小地解释一下。 “色”,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台湾出身的艺人的蓝绿色彩——我觉得这句话挺伪的,因为通常我们会说,多数台湾艺人是蓝营的,而严格说来,绝大多数中国艺人(包括内地和港澳),应该是无色的。 台湾“立委”选举快出结果了,今年参选的艺人只有一个披绿袍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蓝营没有征召他,也就是说,是蓝还是绿,对他来说根本就不重要,其他人不用说,根本就是无党籍。 之所以有人给艺人上色,是因为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即我们一向知道XX无国界,但是XX家有祖国,那么台湾艺人的祖国认同就很重要了,但是同志们,既然我们早都认定他们是中国艺人,何必多此一举呢? 上文谈到,艺人身份有一个附带的身份,那就是公益使者。艺人类似于老师,而其作用更甚于老师,因为他们站在公众面前,自然拥有道德教材(当然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的作用,所以我们常常在媒体上指摘艺人的人品却心安理得(你指摘一下邻居王二麻子看看,看他不告你诽谤?),所谓德艺双馨,也就是人品(道德)和技术(唱功、演技)都要好,有意无意地成为我们对艺人的要求。因为他们获得的经济回报经常超出其能力,此外还有许多感情收入,包括观众的厚爱甚至错爱,也就是说,他们得到的通常比付出的多,社会就期待他们做出超出一般人的回报,这是无可厚非的,就好比收入越多,税率越高一样,做公益,是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是责任,就跟人品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活跃在灭罪、禁毒、环保、防病、为弱势群体发声的现场,我们也可以发现,艺人从事的公益活动往往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却是远离政治的。 因为政坛只有强势,没有弱势,替政客拉票、站台甚至自己参选,那都远离艺人公益(当然,选举出来的政客也要为民做事,不管他们是不是愿意,只是他们的角色不同,出发点和目的自然也不同)的本质,跟艺人身份无关。也许有的艺人把商业利益放在首位或者想表达一下政治立场,所以站出来做了这些事,但那都是个人行为,个人行为,个人埋单,跟整个艺人群体无关,换言之,艺人可以从政,但不能挟艺人身份做政治标杆。此外,艺人相对于政客来说属于弱势,他们要当兵,要在地方上混,总有可能被找出理由被抓去替军方或政客说话,这是多么无奈,又是多么正常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屑,可以反对,但是仍应看到他们的不得已。要台湾艺人(至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吧?)彻底与台湾政治“绝缘”,除非去拿外国护照,但等真的拿到,他恐怕就不能算台湾艺人了。 话说回来,台湾社会蓝绿对立,恰恰是岛内某些惟恐天下不乱的人操作出来的,大陆人不能上当。其实我们起码得有阿瞒的心胸,不管你以前如果做,甚至不管你现在如何想,只要你这一刻身在曹营,就够了。 再说,蓝绿跟“统独”并没有必然联系,而大家说话习惯不一样,也应当考虑到。其实很多在大陆待了很久的台湾人还是会下意识地把大陆称为“中国”,这是习惯问题,当然也有人想要改变,那还需要时间,一个习惯的形成基于长期的教育背景,哪是那么容易就改变得了的?要是较真起来,我们的官方称呼是“大陆”,而我们常常自称“内地”,是不是大家都错了?再较真一下,“内地”曾是台湾对日本的称呼,如果台湾人说“内地”,又该如何判断他的用心? 都是想太多惹的祸。当然,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政治立场,这跟职业无关,归根结底是利益,符合利益的就是立场,既然大多数台湾艺人的最大利益在大陆,放着大陆好好的钱不赚,非要染个颜色,何苦?除非有特异功能,或者脑子坏掉了,一般艺人智商都不算低,所以他们自己一般不可能这么做,可能的只是,我们总认为一部分人会“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好吧,就算有,某些所谓台湾歧视大陆的事情,本来就是省与省、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地域歧视,固然歧视是不好,但何苦自行夸大? 或许,现实恰恰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悲观,因为台湾的市场和发展环境越来越不好,越来越多的台湾艺人倾向于来大陆发展,甚至,有的人留下不走了,有的人语言习惯已经跟大陆无异了哦! 2008-1-7
(外十九)粉丝在什么情况下会跨地区作战 呵呵,正在研究军事,所以借用个军事用语喽。 粉丝聚集一堂,吵吵闹闹,说说笑笑,可能一般人只顾得烦,不会去考究这些人仙乡何处,芳龄几何,挣多少工资,有没有结婚之类,大多只在心里留下一个印象,一个符号:哦,我见到了XX的粉丝。 了解粉丝的人都知道,其实这一堆人,除了性别和年龄可能高度一致之外,各自都有不同的背景,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可是偏偏,他们克服了不同的困难,聚集到了同一个时空下,为同一个人加同样的油。 其实特定地域的特定粉丝并不多,明星的活动也不会那么热闹。假设一个城市娱乐行业特别发达,有100万粉丝,摊到每个明星头上也都有限,那么为什么明星活动动辄有几千上万人去支持?因为粉丝具有流动性,假设明星一个月内在5个城市开了5场个唱,某粉丝随之流动到这5个城市,他就以一当五,起到了5个粉丝的作用。 明星跟学生和上班族(粉丝的主要来源)不同,他的活动多集中在粉丝的周末或假期,也就是说,只要“偶像”来的是自己的地盘,粉丝一般不需要做出太多金钱和时间上的牺牲,也不需要做出痛苦的选择——去?还是不去?在自己的城市看自己想看的人,这属于绝对福利,不值一提,老快要分析的是,那些辛辛苦苦才争取到这种福利的人——外地粉丝。 当然,因为活动地点的不断变化,“外地”也是相对的,譬如某次活动在北京,那么上海来的粉丝就是外地人,即使上海是该“偶像”的故乡,上海粉丝也没脾气,想去北京,就要归为跨地区作战的外地粉丝。 不管外地粉丝想参加的是什么活动,哪怕只是看上几秒钟,出于交通原因,也通常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单位和家人不支持的情况下(支持的情况似乎比较少),请假、找借口忽悠家人之类就成了必须面对的困难,这就出现了面对某些能看到“偶像”的机会,外地粉丝会慎重衡量,然后决定去还是不去的情况。 我们就来看看,一般粉丝在什么情况下会倾向于“去”外地?其实这可以用六个“特殊”来概括。 1.特殊的时期。这特指“偶像”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通常指的是一段时间而不是某天。如处于宣传期的艺人,他的粉丝会愿意多付出一些代价,远道去追,因为这样能保证新作品的曝光率和关注度,有利于延续艺人的艺术生命,也是所有粉丝的共同利益;若该艺人是新人,粉丝也会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跑更远的路,因为只有让艺人公司、媒体、观众看到他有很多粉丝,再加上艺人本身的努力,才能保证新人安全度过新人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明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艺人在开10周年、20周年巡回个唱,这种事情10年等一回,他的粉丝怎能因自己不在那个城市而不去? 2.特殊的日子。这里指的是比较喜庆的日子。包括:通常意义上需要团圆的节日,如跨年、圣诞、尾牙、春节、中秋等等。有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粉丝一般都会把“偶像”看作“亲人”的一种,因此会希望跟他共度节日,明星也会特意选择这些日子跟粉丝做私下或公开的互动,当然,毕竟是团圆的节日,粉丝不能像平时一样不顾一切,所以会选择陪同家人一起去,或者至少会得到家人的谅解与同意。 自己或“偶像”的生日。粉丝过生日时,往往最希望得到“偶像”的祝福,而明星也愿意为个别寿星送上祝福,虽然这种机会不多,但是过生日的粉丝至少可以在默默看他的同时权且认为他是在给自己一个人唱歌——呵呵,有点YY,不过事实上,一个明星能抓住粉丝,正是因为他有让人以为他在对一个人笑对一个人唱的本事。在“偶像”的生日前后,能去看他当然是美事一件,而且通常不论活动大小,都会有大量粉丝趋之若鹜,因为只有这一天才是粉丝与明星共有的节目、独有的节日,所以比其他日子更值得珍惜,而即使看不到,粉丝也会组织同城粉丝聚会庆祝。 自己的婚期、蜜月期,或者需要向对方表白的时候,粉丝往往选择两口子一起去看演唱会。这没啥奇怪的,还有人选择在婚礼上只放“偶像”的歌呢!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去看演唱会的情侣,通常正是因那明星而相识相爱的,这是否属于还愿的一种? 3.特殊的心境。与特殊时期不同,这指的是粉丝在自己或“偶像”的低潮期去看他。如果粉丝不开心,或者心情特别复杂,或者知道“偶像”不开心,就会特别想见到他,所以,在某些活动上,某些默默地看,甚至默默流泪的人,他可能刚刚失恋,刚刚失业,不过听完之后,应该可以重新振作了。 4.特殊的活动。这可以特指个唱或签售。个唱很好理解,因为比较值得嘛!签售呢,其实都发生在特殊时期,为什么放在这里说呢?因为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活动对粉丝来说除了表示支持之外还有特殊意义,只有这种时候,获得签名并握手的机会才最大,更何况是近距离亲眼看他写字,这对粉丝来说,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拿到几个亲笔签名。 举一个特殊的签售例子:JJ去年打破了签售吉尼斯世界纪录,报道强调了这一点,“当日的签售现场可谓人山人海,3000多位歌迷不远千里万里赶到天津”。假如这次活动只是一次普通签售,那么,若外地粉丝想参加签售,但天津离他太远,因为签售通常不止一站,他尽可不选天津这一站;如果有粉丝对签售有兴趣,但人在国外,则可以放弃这一张专辑的签售,等待下一张。因此,如果这一次不是创纪录的签售,粉丝会因为许多“假如”而放弃去天津,但是这次偏偏是要创纪录的签售,于是少了很多“假如”,多了很多“铁定”和“不远万里”,这就是特殊活动的特殊魅力。 5.特殊的城市。城市的“特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城市特殊,是因为它是该明星的故乡或心爱之地,自然也是粉丝向往到此一游的胜地;有的城市特殊,是因为它市场健全,票价公允;有的城市特殊,是因为它是多数人向往的旅游之地,粉丝在看“偶像”之余可以去旅游和购物;有的城市特殊,是因为那里粉丝特别多,外地粉丝去了,会比单纯看“偶像”HIGH很多;有的城市特殊,则是因为那里市场特别烂,当地以及周边几乎没有该明星的粉丝,那么附近城市仅有的一个或几个粉丝有责任去捧场!因为不管多淡定的粉丝,都不愿见到“偶像”冷场,就算人少得可怜,弄不热气氛,也得有人去,因为要给其他粉丝带回现场报道。不让“偶像”的任何活动出现无粉丝的情况,这很难做到,但是粉丝会努力做,因此在选择参加活动的时候反而会倾向于去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 6.特殊的场地。很多时候,人们因为大牌明星记住了某些名不见经传的演出场地,但也有时候,大牌场馆吸引了更多的人去关注明星,这就是特殊的场地带来的特殊效应。当然,但凡开唱就可以租到的演出地点称不上特殊,特殊的有可遇而不可求和可望而不可及两种:前者如人民大会堂,若无奥运影响北京场馆,可能所有POP歌手都永远没机会在那里开个唱,这就是可遇而不可求;后者如8万人,或者一些国内外殿堂级的地点,那种特别考验技术和地位的地点,对大多数歌手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使对于能力所及的少数歌手来说,需要门槛的场地也是比较难进的,机会也就不多,因此粉丝会格外珍惜这些机会。换言之,一个歌手在虹口开唱,上座率可能是8成,在8万人则可能是满场,这跟歌手能力无关——如果你是粉丝,你喜欢的歌手有10次机会去虹口,只有一次机会去8万人,你会选择捧哪一个场呢? 2008-1-10 (外二十)荧幕(银幕、屏幕)前的众生相 因为在这“三幕”前发生的情况基本差不多,本文将以荧幕为例,说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人们的种种心态。 一个人为什么会看电视?有五个原因: 1.荧幕上的某个人或某些人(如电视剧里的某个演员、某栏目的主持人或某节目出现的某个明星)是自己的“偶像”。 2.荧幕上的某个人或某些人是自己的“HC对象”。 3.某个电视剧或某个节目,自己爱看,跟演员等人无关。 4.想看看电视上的人们私下的事情,好事要关注,绯闻丑闻也要关注,或者看看某些烂剧出了什么低级笑话,拿来天涯写一写,娱乐大众。 5.无聊,没任何想法,纯属打发时间。 出于这五种目的,看电视的观众就出现了五种,但这五种人可以是同一个人,因为这个人可能是甲的粉丝,同时心仪乙的美貌,关心丙的生活质量,喜欢某个栏目“丁”,在电视上试图找到一切乐趣,而在电视无法为自己提供“乐趣”的时段,也可以开着电视,权当打发时间。换言之,电视上的任何人任何节目,不管播出的初衷怎样,只要有人愿意看,都能起到娱乐的效果。 这五种人,在天涯一样有。第一种,是粉丝,第二种,是HC,第三种,是影迷、歌迷(一般观众),第四种,是八卦爱好者,第五种,是无聊人士。 这五种人,具体的人数比例不好说,但是他们的心态及反应是可以解释的,在这里,我只解释前三种人在同一部电视剧前的反应: 一、如果粉丝是在看“偶像”的作品,假定“偶像”的名字是张三,角色的名字是李四,他可能会有以下反应: 他只看得到张三,看不到李四; 他会因为张三而爱上李四; 他会因为李四不够好或者很倒霉而骂张三乱接本子; 他会为张三表现不够好而担心别人毁他,但是无论张三表现多么不好,他都觉得张三演得最好。 呵呵,以上情况,若“偶像”本身主要身份是演员,则不会很明显,因为演员的粉丝会比较“认命”,如果“偶像”的演戏只是玩票性质,主业是别的,这种情况会非常明显,这跟他的演技并无直接关系。 除了电视作品之外,粉丝在其他场合下在电视上见到“偶像”,一样会处在极端矛盾中:想看到他,又害怕他表现不好,害怕采访他的人乱说话,害怕看到不好的消息,他有好的消息,好的表现,想昭告天下,又会觉得这样做而脸红——这就是粉丝越来越倾向于不看电视、关注网络的原因。 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患得患失,是粉丝的“专利”。 粉丝如何对待“偶像”的所有作品呢?他可能都看,可能不看,可能赞得天上有地上无,可能骂得狗血淋头,但无论作品好坏,不管看与不看,他都会忍不住“想”去收集“偶像”的所有作品。 粉丝会如何看待“偶像”的人品呢?可以说,评价“偶像”的人品,粉丝很难有完整的主见,所以难免纵容,但也可以肯定,人品真的很差的人,从一开始就不会有粉丝。 二、如果HC在看“HC对象”的作品,假定“HC对象”的名字是某甲,角色的名字是某乙,他可能会有以下反应: 他会觉得甲、乙不分家,甲就是乙,乙就是甲; 某乙很风光或很倒霉,连带某甲很露脸或很遭罪,一样可以让HC兴高采烈,而且这种极端情况越多越好。 而对剧外的“HC对象”,HC可能关心他的人品、演技、私生活,也可能不关心,因为HC爱人的第一条是对方要“长得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其他的都比较随便。 总之,觉得某人帅(美),所以爱看他,是HC的“专利”。 我甚至觉得,续集这种东西基本是为了HC而存在的。对粉丝来说,他捧不捧“偶像”作品的场,一般不是作品本身决定的,所以“偶像”演了古装正派又马上跑去演时装反派,粉丝往往别无选择,自己在家里怎么骂都不要紧,出去就只能表示支持,还美其名曰“挑战不同角色”。而HC不同,HC症状的惯性是很厉害的,他们最注重的不是剧本、剧情,而是他HC的那个对象或那个角色(有人HC的不是演员,而是角色哦,所以有的人能接受续集换演员)能不能无限制继续下去,而花时间寻找HC对象的其他作品,往往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除非,HC对象的魅力战胜了角色本身。 三、严格说起来,影迷、歌迷,或者说,普通观众,是人们期待中的正常观众,应占电视观众的大多数,虽然,事实上,这第三种人无法跟前两种截然分开。 上文说到,一切粉丝都是人迷,所以那些站在明星身边起到支持明星效果的粉丝应该不能称为影迷、歌迷,既然迷的是影是歌,当然未必在乎明星本人了! 关注电视剧本身,而不是爱上其中某个演员、某个角色的那帮人,就是这样的普通观众,面对他们喜欢看的电视剧,他们毫无心理负担,获得的应是最轻松最愉悦的快乐。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满足于此呢?因为粉丝那种结合了纠结与矛盾的快乐,让人刻骨铭心,“偶像”是粉丝的原罪,是“甜蜜的负担”,而HC那种一般心疼一边快乐的体验,令人倍感刺激。人与人的追求不同,所以在同样的荧幕前选择了不同的观看方式吧! 不过,我们要擦亮眼睛,注意到一种人:他们自称不是粉丝与HC,只看重剧本身,但是焉知他不是原作者、编剧、导演、武指等人的粉丝或HC?所以,很多事情,是一体两面的,早先我们知道幕后无明星,但是现在貌似幕后也不默默无闻了,就权当“幕后”也有粉丝和HC吧! 说完了这三种人,稍微说一下第四种。上面有同学提出为什么有的人不关注明星的作品,偏偏喜欢关注他们的“是非”。呵呵,关注别人“是非”这一条,可以把八卦版的板油一网打尽。关注人之是非,不一定是“偷窥欲”的表现,只关注人之非,固然心里阴暗,但不关心别人的作品,却关心别人的生活,关心别人过得怎么样,只要出发点不恶,有什么问题?各人自扫门前雪,恰恰不是这个社会应有的境界哦! 2008-1-10
20楼
楼主:
duoqingzigu
时间:2008-09-02 13:09:0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