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扉美文

美文 > 娱乐八卦 >

『娱乐八卦』 [灰常点评]粉丝、明星、娱记之事实真相!!(14)

    (外六)精选辑为什么会存在?
    
    这个话题挺叫人打哈欠的,不过作为歌手的FANS,我相信每个人都曾经在这个问题上彷徨过,疑惑过。
    
    究竟精选辑为什么要出现并存在呢?
    
    以我非专业人士不厚道的猜测,精选应该是盗版界人士的伟大发明。因为它的出现对盗版界最有利,理由如下:
    
    在那个基本没有电脑与下载的上世纪90年代,一个并非FANS的人经常会陷入这样的两难:想听某人的歌,却又不想听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非主打,甚至不想花了几元只买到一个人的歌曲。盗版商迎合这种心理。就发明了精选辑和合辑,通过这种方式,“歌迷”一下子听到了10首想听的歌,而盗版商则兵不血刃地抢占了一个歌手的10张专辑或10个歌手的10张专辑的一部分市场……乖乖,这就是所谓一个愿挨宰一个愿下刀。
    
    那么我们来看看精选辑对谁没好处。买正版、原版精选的人里,FANS一定占了非常庞大的比例。我们知道,FANS是很排外的,合辑对他们来说就是鸡肋,精选辑虽然好吃一点,但是顶多就是鸡腿,爱吃鸡的人士可不一定爱吃鸡腿,所以爱精选的FANS不多。尽管他们也买精选,大多 却是为了明星的面子或者自己的收藏需要,精选辑在非FANS那里的“超值”作用,在FANS这里完全无用。买正版甚至原版精选或合辑的还有并非FANS的人士,其中包括发烧友,但是这部分人的消费力如何?对他们来说,精选或合辑的魅力有多少?恐怕很值得怀疑。
    
    这么一来,只有买卖盗版的人真正尝过精选或合辑的甜头,而毋庸讳言,事实上,盗版的精选或合辑也造就了大批FANS,当然,他们在此后都走上了买正版买专辑的道路。
    
    呵呵,事实令人气馁,虽然我们知道精选或合辑通常对盗版商有利,但是发明精选或合辑的仍然是唱片公司,在流行音乐刚刚开始CJ地占领内地市场的七八十年代,精选或合辑就出现了。
    
    那么,唱片公司为什么出这种鸡肋呢?原因如下:
    
    出合辑是老人带新人的需要。这里的老人跟新人是相对的,但是他们无论关系如何,通常都是属于同一家唱片公司的。我们经常发现有的重量级歌手会在其他歌手专辑里对唱一把,不管是男女对唱,还是男男,事实上,这种合作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持久关注,呵呵,不过,这仍旧属于专辑范围。那种一个歌手的一首歌带9个歌手的9首歌的才是合辑,如果这个“一个歌手”确实正红得不像话,相信这张还是会卖得很好,但我还是奇怪,厕身盗版之间,学着人家模样儿长,这是何苦?
    
    出精选辑有两种可能:一是歌手长期不发片。难产,通常是因为歌手在选歌或跟公司沟通上出了困难,为了安慰“饥渴”的FANS,出一张纯精选,或者加上一两首、三四首新歌出个混合版,这样歌手在短期内不会陷入没歌唱的窘境,另一方面还可以继续慢慢收歌,出新专辑,好像两全其美,不过期望往往与现实相反,纯精选固然很像盗版,这种几首新歌几首老歌的做法又恰好是盗版商的最爱。之于纯精选,FANS担心买到盗版,就可以不买,若是新歌加精选,又看不出来历,你说买还是不买?我就特别同情那种“偶像”长期处于新歌加精选状态的FANS,你们是如何分辨正盗版的呢?若是两张恰好收歌就差一点点,又该买哪一张呢?
    
    第二种情况比较可耻,就是唱片公司利用歌手的余光余热,在歌手跳槽后大肆出精选,继续消费该歌手,同时也给他的新公司造成压力——这不涉及侵权,因此歌手也不能阻止。不过还好,他们弄出新歌加精选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由于没有得到歌手的允许,制作上显然不会很好,至少封面或内页跟盗版差不了多少,而从感情上讲,FANS可以做到断然不买这种精选,不过,不明真相的人还是会觉得比较超值,所以还是有一定赚头的。
    
    呵呵,本文对合辑和精选辑颇有微词,为什么?请看我打个比方,作为一个歌迷,一本综合性杂志,一本音乐杂志,一本专门说“他”的歌迷会电子杂志,其诱惑力哪个更大?我们当然知道,是一本比一本大。
    
    先说合辑,除非打算把它当单曲听,否则感情上很难接受用买10首的钱买到一首歌的事实,当然,在它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情况下,该价值规律无效。
    
    精选辑固然是同一个声音的作品,但是那种一会想到97一会想到07的感觉实在不好,而对那些稍稍对音乐有感觉的人来说,整体感都是重要的,歌手强调的,自也是FANS重视的,谁都不想一张专辑给分成10块去听。何况,主打是用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众的,可说是整张专辑里最通俗最讲技术的那几首,而FANS所求的往往不是技术,而是感情,感觉,所以主打给FANS的深度是不够的——就好比一个历史专业研究生,他想看《三国志》,不管他看不看得懂,你都不该给他来盘《品三国》。
    
    所以,虽然专辑经常性地得到贬斥的评价,对歌手个人来说,其价值仍然是最高的。好像也没有什么人把精选的销量当作一回事,以前还可以用精选来给某些人士来点速食教育,现在可还有什么用呢?我总觉得,这是上世纪不该带来的尾巴——当然,这结论应该建立在大家都尊重那些值得尊重的明星作品的基础上。
    
    最后,说说续集。续集跟狗尾续貂并没有必然联系,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有跟唱片公司一样过度消费歌手的嫌疑,剧、片的完美在于它的回味悠长,给人以适度的想象空间,或者说遗憾。所以即使是在讲究结局要大团圆的中国,那些写了一半就没下文的名著一样有致命魅力。作为一个HC,私心以为续集不是坏事,但作为一个半拉子影迷,我觉得续集会戕害演员的发展空间,该完的就要完,没完没了,怎么得了,千万不要把演员有限的艺术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续集中去。虽然,呵呵,我很想看看最近出来的某部续集。OVER。
    
    2007-12-17
    
  

  14楼

楼主: duoqingzigu  时间:2008-09-02 12:09:58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