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人文天地 > 文章内容

《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与民俗学》([日]福田亚细男)【摘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10-13 阅读: 在线投稿

内容简介

《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与民俗学》共三卷,精选了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及其弟子在方法和内容上都有重要意义的文献,译成中文出版。希望能够成为关心日本民俗学的中国朋友,以及在中国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学者及学生们的他山之石。

作者简介

福田亚细男,先生,日文名字写作“福田丁夕才”,日文发音为“FuKuTA-AJ10”,因此曾被音译为“福田阿鸠”。尊重本人意向,在翻译本书时沿用了本人认可的译名“福田亚细男”。福田教授希望今后自己的名字写成中文时,只使用“福田亚细男”这一译名。
福田亚细男先生1941年2月生于日本三重县。1963年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史学科史学方法论专业,1971年同大学文学部史学专业硕士毕业。历任武藏大学教授、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民俗研究部教授、新渴大学教授等,现为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教授。
福田教授几十年来主要从事村落民俗、民俗学史以及民俗学研究方法研究。先后发表数百篇论文,编著书几十册,与他人合著书或编辑辞典数十册(套)。主要著述有:《日本村落的民俗结构》、《村落社会新的可能性》、《时间民俗学·空间民俗学》、《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的民俗学》等,与他人合著的有《现代日本民俗学Ⅰ——意义与课题》、《现代日本民俗学Ⅱ——概念与方法》、《民俗学概论》、《民俗调查手册》、《民俗研究手册》、《日本民俗大辞典》、《民俗学简明辞典》等。
福田先生从学术史角度审视日本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对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提出的周圈论、重出立证法等民俗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周密的考察与分析之后,在《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的民俗学》。
於芳,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课程毕业。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日文系讲师。负责本书序篇的翻译工作。
王京,武汉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毕业后赴日留学,2007年获日本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学位。曾任神奈川大学21世纪COE项目博士后研究员,琦玉大学项目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日语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日民俗学、日本文化等。著有《1930、40年代的日本民俗学与中国》(日文,2008年)、《东亚生活图典——中国江南篇》(日文、合著,2008年)及学术论文、札记、翻译等十余篇。负责本书第一篇的翻译工作。
彭伟文,1998年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民间文艺学专业硕士课程。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学日本,现在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攻读民俗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艺术。负责本书第二篇的翻译工作。

目录

序篇 民俗学方法论的课题
第一章 作为研究课题的民俗学方法论
一、柳田国男与民俗学
二、民俗学之目的
三、民俗学之方法
四、方法论与概念

第二章 现阶段方法论研究
一、从柳田民俗学走向日本民俗学
二、民俗学的重振与方法论
三、常民与都市

第一篇 历史与民俗学
第一章 民俗学与历史研究
一、问题所在
二、柳田国男的历史认识
三、作为方法的历史研究
四、民俗学与历史研究
五、作为独立科学的民俗学

第二章 村落史研究与民俗学
一、民俗学的成立
二、民俗学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三、战争期间的民俗学与历史研究
四、战后民俗学与村落研究
五、战后村落史研究
六、历史学与民俗学

第三章 柳田国男的方法与地方史
一、柳田国男的思想与民俗学
二、方法的特色与问题
三、重出立证法与地域
四、调查与研究的分工
五、“乡土研究”的新起点

第四章 民俗学的方法与地方史
一、柳田国男的民俗学方法论
二、民俗学与地方史
三、理想的民俗学与地方史

第五章 作为社会史的民俗学
一、人的共同存在性
二、社会史与生活、文化
三、作为社会史的柳田民俗学
四、生活和文化的历史

第二篇 民俗学方法
第一章 民俗学的资料操作法
一、问题的限定
二、柳田国男的方法
三、比较研究与地域
四、重出立证法的展开
五、对重出立证法的批评
六、重出立证法的修正
七、方言周圈论与民俗周圈论

第二章 重出立证法与民俗学
一、重出立证法的确立
二、重出立证法的问题
三、比较的作用

第三章 方言周圈论与民俗学
一、方言周圈说登场
二、向文化周圈说扩展
三、比较研究与周圈论
四、周圈论里的中央和地方

第四章 常民概念与民俗学
前言
一、常民概念形成的诸学说
二、常民、平民、常人的使用频率
三、平民的发展
四、作为本百姓的常民之确立
五、常民概念的扩大与民俗学的变质

第五章 民俗调查论
一、作为采集手段的民俗学调查
二、调查技术论的发展
三、民俗调查论的课题

第六章 民俗与民俗调查
一、问题所在
二、作为研究对象的民俗
三、民俗的存在形态和载体
四、民俗的性格
五、民俗资料与民俗调查
六、民俗调查方法
后记
书志一览
编者后记
翻译者简介

精彩书摘

将民俗部门放入县史、市町村史中,并担当记述之责,就意味着放弃迄今的民俗学方法,改变自己对于民俗学的立场。若非如此,那就是在表面上作出这种姿态,实际上却利用机会替自己收集资料而已。实际从事于此的研究者们,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呢?
三、理想的民俗学与地方史
第一节中,笔者论述了以重出立证法为唯一方法的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是虚构的历史,柳田自己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因此不可能以此为基本方法论证柳田国男所作出的各种假设。笔者认为要想结果可被论证,必须放弃以资料的全国性收集为前提的重出立证法,在具体的传承母体中分析民俗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从中得出变化、变迁,进而提出假设。
第二节中,论述了民俗学是在探究历史时能够与文献史学、考古学相互补充的、作为方法的科学,并从迄今的民俗学所谓“变迁”或者“历史”的虚构性以及视地方为手段,否定地方的个性,否定地方民俗学者作为研究者的意义等方面指出,民俗学与地方史似近实远,而作为其结果,民俗学与县史、市町村史也是没有关联的。
理想的民俗学应该是个别分析法,即在传承母体中分析相互关联而传承着的民俗现象,并提出关于历史发展过程的假设。文献史料与遗迹遗物都是在过去的某一时点被固定下来的,都是死的资料,大都只是断片,也正是因此,刊行的史料集,常常将史料以部门或编年的方式整理排列。

前言/序言

  • 上一篇:各地民俗民风
  • 下一篇:潍坊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门票预定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