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影视赏析 > 文章内容

《银饰》[电影](3)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06-30 阅读: 在线投稿

《银饰》[电影]

《银饰》[电影]

 反观文本,作为视听艺术的电影的上述一切技巧及其所取得的审美效果,在小说中都是“缺席”的,即便文本中有隐喻和象征性手法,有自然环境和人物关系的和谐设置,也都无法脱离叙事者/作者平实的文字。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为主,除人物对话外一切都由叙事者/作者用自己的语言作平实的讲述,碧兰在进入吕府的七年中如何饱受煎熬折磨,吕道景为何对女人饰物情有独钟,都是叙事者/作者用手中的话语权强行为人物“代言”。

而影片中观众接受到的更多是片中人物以第一人称的自知叙事进行的表述,碧兰对七年中所受煎熬的讲述是通过对小银匠的述说阿里实现的,这也就使得观众可以想象性地替代小银匠而直接倾听人物对自己的倾诉,使小说中叙事者/作者代言人式的话语霸权彻底“出场”,并消解了由此带来的间隔,实现观众与片中人物的直接对话与交流,获得更真实贴切的审美体验。电影删去了小说故事前后两部分的书写即小说中建构的叙事模式:现实——过去——现实,这本身是叙事者/作者对过去故事的反思,却又强行挽留读者一起反思,让读者读完过去的故事后,反思现实,其实读者的情感体验如何在对故事的接受中已经成形,如此安排除增加文本与接受者的间隔距离外似乎别无它用。影片删去这两个部分而直接用故事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并抓住观众的观赏兴趣,从而“驱逐”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感,更容易实现电影接受的普泛化和大众化。

的确,在当今这样一个大众接受者主导的时代,仍沉湎于故弄玄虚,高蹈独舞的姿态与镜像化自恋心态的文学创作在汹涌的大众传媒的浪潮的淘涤下,几无立锥之地。文学作品不会也不可能消亡,但是需要与大众传媒合谋而生,即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只有通过影视等传播媒介阐释文本所负载的、作家要表达的深层内蕴,
才能实现文本的辉煌“涅磐”与“重生”。

《银饰》[电影] - 相关视频

                

  • 上一篇:《最后的武士》[电影]
  • 下一篇:百部情色电影精品鉴赏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