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广告软文 > 文章内容

“这不是在做教育,这是在卖东西” 上海一老师揭教育培训市场乱(2)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6-03-18 阅读: 在线投稿

后来我又转而去了另一家培训机构,做小班辅导。某种程度上,这比“一对一”要好很多,一方面它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你面对的是一个小型教室,一旦上不好课是会被家长投诉的。另一方面,参加这种培训的课时费要贵很多,通常一节课600-3000元,当然我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虽然我们在新的培训机构获得了较多收入,但相比高昂的课时费,老师收入依旧微薄,这就免不了导致机构教师流动性极大问题。为了弥补老师缺口,培训机构不得不快速招聘一批并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去补缺,这对家长和孩子无疑是一种伤害。

在不断的更换老师中,学生的学习就不知不觉被耽误了。

当然,教育培训机构不靠谱与有些家长也有关系,说严重一点也是帮凶。大部分家长还是因为不懂行,而机构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想方设法让你掏钱。但有的家长自身也有问题。我曾经观察总结过来给学生报名的家长,很多人是自己经商,工作很忙,他们用花这个钱来替代自己的责任。我曾经劝一个家长没有必要报1000元一节课,却遭到了他的白眼。他说“我出了钱我安心,我就相信价钱高的就是好的”。

有些机构利用这一部分家长的心理,昧着良心给他们的孩子安排能力最弱的老师,以此获得最大的课时费收益。

家长需警惕教育培训机构的5个陷阱

为了保证培训效果,不少学生在报名时都会冲着“名师”去。可是真到了上课时,才发现,所谓的“名师授课”变成了“名师视频授课”。这样一来,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应对技巧:在报名时问清楚,是“名师”本人授课,还是以看视频的形式进行。最好能写入合同再付钱。

2.言过其实,夸大事实

不少培训机构都存在夸大甚至虚构教师头衔的情况。2014年的文都教育就曾爆出过考研英语组教师何凯文的北外博士、阅卷组成员等头衔均是虚构。

应对技巧:在报考机构之前,最好能够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宣传中教师的学校、头衔等。

3.证书陷阱

有的培训班为了招揽生源,会在招生宣传时承诺所谓的“结业证书”,并宣称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认可度。等培训结束后,学员通常只能拿到一张主办机构自制的证书,缺乏官方认证,形同废纸。

应对技巧:任何正规的考试都需要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报名才能进行。一般而言,教育培训机构无法拿到证书的授予权。

4.金蝉脱壳

一些口碑不好的教育机构很容易在网上被学生曝光出来。等到无法掩盖之时,教育培训机构便会更改名称,关闭原来的培训机构,甚至连老师的名字都改掉,继续成立新的教育机构骗学生的钱。

应对技巧:在报名时,要仔细观察,多留个心眼。如果发现报名地点破旧,且上课地点、课程安排都不明确,应当拒绝参加。

5.“速效”不可信

不少培训机构打着“20天学会口译”“15天考上名校”等口号。但事实上,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否认,学习技巧的确存在。但从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对于培训机构的过分吹嘘,我们反而应该打个问号,理智看待。

应对技巧: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一些培训机构的口号很夸张,甚至到了不切实际的地步,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是否因为培训本身质量不佳,才需要靠惊人的宣传语来博眼球。

南方周末实习生舒婷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网络编辑: better 责任编辑: 吕宗恕 实习生 卢世博

相关新闻 分时度假 又一个吸金黑洞 凡是一签合同就是30年,或者宣传世界各地都能去游览的,肯定是骗子。

“这不是在做教育,这是在卖东西” 上海一老师揭教育培训市场乱

评论1条

  • “这不是在做教育,这是在卖东西” 上海一老师揭教育培训市场乱

  • 同步评论并分享本文到: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评论发送中,请稍候

  • 所有评论
  • 1234

    “这不是在做教育,这是在卖东西” 上海一老师揭教育培训市场乱

  • 上一篇:“人机大战”为何是谷歌汽车最好的广告
  • 下一篇:所有韩剧都不过是一个大广告?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