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小说:结满了酸酸甜甜的果实
时间:2014-06-27 20:02 来源:www.xfmw.cn 作者:心扉美文 点击:次
导读:2012年7月16日,最权威的商务印书馆推出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收入了“小小说”这一词条。第二天,四川小小说作者李永康兴奋地将这一消息挂到自己的QQ签名里,短短几个小时,省内、国内的一百多位小小说作者们纷纷转发了这一签名。有读者甚至留言说:这标志着小小说已正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时间闪回到两年多前:2010年3月,一条消息让全国的小小说作者们振奋不已,中国作家协会发布了修订版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正式明确将小小说文体纳入鲁迅文学奖的评选范畴。 这两条消息充分显示了小小说目前的“利好”局面。事实也正是如此,经过三十年的生长,小小说这种被称为“文坛轻骑”的文体已日趋成熟,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小小说作者已挺立于中国文坛,他们的作品正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同,正得到文学界的关注与瞩目……结集号下的队伍阵势 四川小小说的发展是与全国同步的,经过三十多年来的人才聚合、作品检验和理论提升,已然成为了国内小小说的重镇之一。可以这么说,如今,四川小小说已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的特点之一:创作阵容强大。据不完全统计,川内客串写作小小说这一文体的重要作家有王火、流沙河、傅恒、裘山山、色波、林文询、何小竹、意西泽仁、高虹、杨景民、罗伟章、聂作平等;已经去世的作家有周克芹、贺星寒、曹德权等;出道早一些的有喊雷、仇傅全、雪火、侯黎风等二十余人。这二十余人和他们的作品构成了四川小小说色彩斑斓的另一种风景。 除以上作家外,目前川内小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有李永康、曾平、曾颖、石鸣、王孝谦、杨虎、周仁聪、何晓、杨轻抒等近50人;这样一支创作队伍,在全国的小小说阵营中或许算不上庞大,而且除了李永康等一直致力于小小说这种文体的“专业户”之外,大多数作者也在从事其他文体的创作。但是,这一支队伍却是国内小小说队伍一支不容小视甚至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生力军”。 特点之二:创作势头强健。多年来,四川小小说作者们的创作从没有出现断流甚至干涸的状况,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健的持续的创作势头,如溪流入海,源源不断。四川小小说作者的作品不仅在全国主要的小小说刊物如《百花园》、《金山》、《短小说》、《小说月刊》、《小小说大世界》等亮相,而且在全国各地报纸副刊上的发表量也不小,显示出了较强的创作势头。其中,曹德权、魏继新、李永康、王孝谦、傅恒、高虹、杨轻抒等作家尚有一本甚至多本个人作品集问世。 特点之三:优秀作品多。川内小小说作者的优秀作品主要体现在有比较多的作品被如《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这样的品牌刊物转载,而且有多人的作品入选如《小小说300篇》、《精品小小说》、《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中国微型小说年选》等优秀选本,有的作品还入选了中学语文辅导教材,如李永康的《生命是美丽的》、《酒干倘卖呒》,罗伟章的《独腿人生》以及杨轻抒的《光明行》等。此外,在各种小小说奖项中,也都有着川军的身影:曹德权、李永康获首届“金麻雀奖”提名奖;罗伟章、曹德权、王孝谦、李永康、李全等作者的作品在数届“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排行榜”中都榜上有名。 特点之四:新生力量源源不断。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小小说队伍不但没有青黄不接的情况,而且新生力量还呈现出“木欣欣以向荣”的盛景。近年来,安昌河、吴永胜、刘靖安、王俊、曾颖等一大批新生力量不仅创作出了大量的小小说作品,而且作品还跃登上了《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小说界》等国内各种刊物及众多的报纸副刊,形成了一定的声势,体现出了后继有人的良好局面。 冲锋号里的作品风貌 如果说强大的创作阵容展示了四川小小说作者队伍的数量优势,那么,他们还应该具有力量优势。这种优势的打击点或说爆发点是通过各具风格各有特色的作品一一呈现出来的。只有这样,四川小小说作者才能长久地与读者同行。 或许,从由四川省作协创研部编选,李永康、石鸣主编的《四川三十年小小说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我们可以一窥四川小小作品的艺术风貌: 风貌之一:世态人情的描摹与人文情怀的艺术追求。展现这些特色的作品,除极力描摹巴蜀地域特色的世态人情外,更坚守着对人文情怀的真挚追求。向荣在《小小说言约旨远 三十年柳暗花明》一文中评论说:尤其是罗伟章的《独腿人生》、曾平的《老人孩子和羊》、李永康的《老人与鸟》、刘平的《牛魂》、杨虎的《晚唱》等多篇小说,更从情感归属及价值取向的伦理层面,对传统文化或乡村文明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给予了审美的认同,彰显出这些作者共同的审美理想和人文情怀。 风貌之二:批判意识和底层关怀的相互交织。四川小小说作者的目光从来瞄准着充满悲欢离合的现实,在对一些丑恶社会现象进行强烈批判的同时,也对底层人群充满了温暖的情感关怀。小小说《人才》(意西泽仁)惟妙惟肖地解读了一个猥琐的人运用不光彩的手段蒙蔽了上级,从而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科长。廖廖几笔,作者就将我们生活中那些光鲜人物的老底鲜明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而在《工地上的酒席》(李全)中,作者仅仅用一个小包工头一句可谓惊世骇俗的“民工们都是我的衣食父母”的话,就充分表达出了自己内心对于底层人群的强烈关怀,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那与普通人血肉相连的情怀。 风貌之三:叙事节奏与细节分寸的恰到好处。细节从来就是小说艺术,也是小小说艺术的命门。四川小小说作者的叙事节奏与细节分寸大都掌握得恰到好处,体现出了整体的创作水平。向荣认为其中,《永远的兄长》(裘山山)堪称其中的力作。作者将一对同窗男女十年的相思浓情压缩在一种平淡节制、舒缓适度的叙述中,一曲青春恋歌被悄然改写为成熟深沉的中年情怀,文学的诗意也就在其中缓慢有度地生长起来。 由《四川三十年小小说》一书为观察切入点,我们就可以看到,四川小小说作者们虽然处于盆地,但题材却不局限于盆地,而能着眼于更广阔的天地,作品在内容上既有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有着对文化、历史等问题的思考,其作品在三十年漫长的跨度中,更是通过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们一一展示出了从巴蜀风味深入到普遍的现实生活,从而深刻地表现出了文学就是人学这一永恒的命题。 行动号内的活动丰富多彩 四川小小说的踪迹,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93年,四川先后成立了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和自贡市微型小说学会。5年后,温江微篇文学研究会成立,该研究会于2003年策划的系列小小说名家访谈在《文艺报》、《文学报》和《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在全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2003年,由石鸣、刘靖安等几位小小说作家策划组织了四川小小说联谊活动,在此基础上,2007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在省民政厅单独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省作家协会进行业务主管的四川省小小说学会。 省小小说学会成立之初主办过小小说知音网站、编印《小小说知音》内刊、举办过成立大会、新津笔会和乐至笔会等活动。这中间,温江的“微篇文学研究会“可谓成就斐然,十多年间,先后在全国发展会员1600多人次,常年会员600余人,团结了作家、作者近万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微篇文学艺术之乡”。 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小说笔会、作品研讨等文学活动外,省内的各小小说学会还大力拓展,开设了影响颇大的小小说作品奖,如2011年4月,举办的首届“四川优秀小小说作品奖”评选;2012年7月,举行的优秀会员作品奖评选……这些奖项的设立,展现了四川近年来小小说创作所蕴藏的巨大活力和实力,有力地推动了四川小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勤务号中的闹热与寂寞 小小说热正悄然兴起。今天,你到国内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城市街头,报刊亭里都能买到诸如《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这些“小小说刊物专业户。”只需花3到5元,短短数十分钟,读者就能轻松地一览国内每月发表的优秀小小说作品。 与此相呼应,新世纪以来,在国内首先倡导“小小说”这一文体的河南郑州市小小说学会的引领下,国内大多数省市的小小说学会、微型小说学会等相关协(学)会纷纷开笔会、搞研讨,跨县、跨市、跨省交流,热闹非凡。 有人戏称:小小说终于多年小媳妇熬成了婆。 也有人严肃地说:表面的闹热恰好说明小小说正面临危机。如果大多数小小说作品依然写得千文一貌,如果小小说这种文体不努力“创新”,目前的这种繁荣很可能昙花一现。就像前些年的“散文热”一样,转瞬就落花流水春去矣。 须知,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是靠读者来支撑的。 从省内外反馈的情况看,经过近三十年的时间培养与筛选,小小说这一文体的读者群已基本形成,以公务员、教师与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为主,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高中生、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以及退休人员。同时,小小说这一文体的作者队伍也基本和读者队伍的构成一致。 小小说阅读是闹热的,小小说创作却是寂寞的。面对小小说这一文体三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四川的小小说作者们和国内的同行们一样有话要说,有情绪要表达。他们的话和情绪,就是自己不断推出的作品,就是以各小小说学会协会等为载体蓬勃开展的各项活动,就是展望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希望的各种打算……应该说,目前四川小小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两个缺少:一是缺少阵地刊物来推波助澜,二是创作力量难以整合。阵地刊物的缺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四川小小说队伍的创作冲击力,而创作力量没有整合起来则让四川小小说作者的创作和文体创新较难形成大的声势。 四川小小说作者们的心里,结满了酸酸甜甜的果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