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古今纵横 > 文章内容

记者创作小说讴歌改革 主流媒体始终引领时代|记者|媒体(2)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5-07-08 阅读: 在线投稿

  记者的新闻敏感与职责担当源于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丑恶现象进行无情的鞭挞和批判。无论是将专横跋扈、徇私枉法的越北市公安局长拉下马,还是冲破层层阻力为遭强奸小女孩讨回公道,“殷曙初”呈现给读者是一个疾恶如仇、充满正气、冷静理性的社会守护者形象。“记者,说到底,是社会的良心”,守护社会的良心,殷曙初用他的行动向更多的新闻同行证明,记者最重要的信仰,要是对新闻职业的挚爱,和对新闻职业社会责任的勇于担当。

  《风华之恋》中关于这类事例的描写很多,如越北手表厂遭遇“飞来横祸”面临倒闭危险时,殷曙初与他的同事上北京、下昆明,千里奔波,为企业伸张正义,当问题最终顺利解决后,面对企业的酬谢,又婉言拒绝;为帮助越北贫困孩子上学,殷曙初与他的同事多方奔走求助,筹得善款过百万元,为山区孩子建起了希望小学;通过殷曙初所写的《丰东不倒》,人们看到了另一种乡镇干部形象:身先士卒救火殉职的乡长,一穷二白的乡长家庭,群众争相给乡长遗属捐款的场景,这种干部不正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最需要的人么!

  政府应对新闻突发事件的重要参考书

  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媒体科技的蓬勃发展,人民群众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这些因素都使得“新闻突发事件”的影响面更加复杂。作为《风华之恋》的作者,殷云同志是一位资深新闻工作者,且一直在国家主流媒体工作,书中的不少故事对各级政府如何应对新闻突发事件,如何与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打交道,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危机传播变得更加复杂。任何新闻事件都不是一件普通的单纯事件,政府的一举一动都通过网络曝光在民众面前,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事件进行关注甚至加入其中,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殷曙初”对A市开发区导致严重污染事件的报道中,对A市主要领导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了详细、生动描写,文中张一平市长应对包围市政府的村民时,犹犹豫豫,反应迟钝,爱讲空话、大话、套话,作秀成分多,实际内容少,“要不靠弹压,打、唬、蒙、骗,什么手段都用上,最后是一地鸡毛,政府公信力严重损伤”。当然,这个市长的政治生命,也是可想而知的。

  政府作为一个社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公共危机事件爆发的时候,应对媒体的策略显得极为重要。政府需要和广大民众沟通,需要媒体做沟通载体,不光要和现场的民众进行沟通,还要对不在现场却又对事件进行持续关注有潜在影响力的民众进行沟通。《风华之恋》中多次出现的南方省主要领导金阳,就是一位深谙媒体,善用媒体的党的高级干部。小说通过文中主人公“殷曙初”的口,反复提到高层领导人对媒体的重视和多次给媒体交办任务,对内参的重要批示等。书中的这些内容对各级党政部门应对新闻突发事件,善用媒体、用好媒体,极具参考价值。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书中所反映的大多数事实虽然都有原型模本,但经过艺术再加工后,使故事情节更富于小说的表现特色,更具有矛盾冲突的戏剧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殷云在本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的内参调查报告,后来陆陆续续公开见诸于国内权威媒体,这从另外角度也说明这些内参调查报告符合党和政府工作的需要,准确地抒发时代最强音,传递了舆情和人民的呼声。(文/杨春南)

  长篇小说《风华之恋》后记:作家梦·中国梦

  又是一个马年,中国进入新常态时代。春节刚过,便以一首《七律·逐梦》的藏头诗通过手机短信送友人:

  甲午年前后,云与父母偏住故乡一隅半月有余,其乐融融,此为成人后与双亲相聚最长一次,幸福之致。适倡兴中国梦,余以陶翁渊明田园诗般生活为逐梦最高境界。古今兴亡更替,如同朝夕之阳有升有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乡野夕阳之下倏见牧童晚笛,至真至纯。于是作《七律·逐梦》一首。

  七律·逐梦

  马腾盛世追奋蹄,

  年别客远春来急,

  欢隅乡关瞳瞳日,

  乐土门前景致稀。

  梦逐陶园终有期,

  如斯牧童唱晚笛,

  人道千秋复兴事,

  生忽轮回若晨夕。

  回首当年,我的求学之路在少年时代曲折坎坷。初中时,我学习偏科,酷爱文学创作,立志当一名作家。但理科很糟,因此不得不留级。我永远记得父亲带我到城里书院中学报名的那次,有位主任对我的父亲说,我读书报名的钱足够买一屋的谷子。并调侃地喊我作家,让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从那以后,那位主任每次见到我都喊我作家,着实对我心灵产生了强烈刺激,好在我早已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有强大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我战胜了自卑与迷惘,使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异常强大。我要感激那位不知名的主任。因此即或是我父亲从城里将我两萝筐书挑回乡下,不准备让我念书时,我也没有气馁,也没有趴下,对文学的追求反而加快了步伐。当有篇关于校园生活的作品在《孝感日报》上发表之后,大大地鼓舞了我的创作斗志,从此我便在当地的报刊、电台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大学时被聘为《武汉法制报》特约记者,常在该报上发表作品。随后又在广西《红豆》文学月刊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警钟》(亦称《人口忧思录》)。

  人生的追求,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就会如愿以偿。这便是我的作家之梦。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结束了大学生活,进入新华社广州记者站当编辑记者,当时的站长杨春南(现为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不仅是我新闻生涯的老师,更是我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导师,我在他的教导下写了很多有意义的新闻作品,采访了很多时代风云人物,经历了广东改革开放的许多大事,也见证了南中国的改革历程。

  《风华之恋》虽来源于生活,但小说素材并不是我采访的任何一个事件的原版,大部分是我耳闻目睹的全国一些新闻故事的加工,并不会让读者对号入座。书中的人物形象是艺术的再创作过程,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与再现。

  那时的我们正赶上邓小平南巡后的开放时代,每次重大采访都充满着青春的激情,仅新华社广州记者站,就把整个广州地区的新闻报道搞得风生水起,通讯员达300多人。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使不完的劲。

  • 上一篇:男子名下莫名多出2个欠费手机号|联通|黑名单|电话欠费
  • 下一篇:32岁医生凌晨值班猝死 同事称其很拼命很少回家|猝死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