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人文天地 > 文章内容

党史专家谈“抗战神剧”:拍得没法看看了生气

作者: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5-06-08 阅读: 在线投稿
民谣传颂:“抗联队伍有办法,穿上狗皮把装化”“敌军官兵傻了眼,一个一个被活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整场战争中,东北抗联及东北义勇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对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的尚金州博士进行了专访。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名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东北抗联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历经14年中国抗战的全过程,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神剧”看了生气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抗战主题的影视剧数量很多,也有不少影视剧反映抗联题材,但某些电视剧出现了“手撕鬼子”“化骨绵掌”等盖世武功,渲染“尼姑与八路军干部暧昧的情感纠葛”,甚至上演了一位少年用弹弓对抗鬼子的手枪并击穿鬼子身体的离奇桥段。“神剧”还制造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台词,如“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我爷爷九岁的时候就被日本人残忍杀害了”“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的机枪手”等等—近日,《人民日报》撰文批“抗战神剧”,“往轻了说是愚蠢无知,往重了说是解构历史,亵渎英灵”。

  尚金州称自己从来不看这些电视剧,“不合逻辑、乱改史实的地方太多了”,他说。在他看来,一些早年间拍摄的电影如《八女投江》、《赵一曼》等还是很真实感人的,但近年来,一些电视剧出于收视率考虑或者编剧受历史知识的局限,“拍得没法看,看了生气!”

  多年研究中国抗战史之后,他认为,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对整个战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年日军参与作战的有33个师团,其中8个师团都放在东北地区,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最多的时候,专门用来对付抗联、杨靖宇的就有4个师团。抗联以不到4万人的兵力,骚扰、牵制了日军四分之一的陆上作战兵力。”

  抗战的烽火最先在沈阳燃起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以武装抗击为主要内容的局部抗战,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烽火最先在沈阳燃起。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中写道:“1931年9月18日夜,当日军独立守备队向驻守沈阳北大营的东北军独立第七旅进攻时,该旅部分官兵忍无可忍,冲破‘不准抵抗’的命令,进行自卫还击,第620团团长王铁汉率部掩护全旅突出重围。”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的黄显声,指挥警察在二经街一带依靠简单的街垒与日军对巷战三天三夜。在长春,9月19日凌晨,日军第三旅团一部在进攻中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毙伤日军中队长以下145人。齐齐哈尔地区,当时的黑龙江省代主席兼代军事总指挥马占山在江桥一带数次击退日伪军进攻。东北地区开始出现义勇军活动。

  "义勇军’这个提法最早是在周恩来同志的文章中传播出去的。”尚金州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化名在1931年《红旗周报》第20期发表文章,指出‘要领导工农及一切被压迫民族自己组织武装的救国义勇军’。随后,中共满洲省委也提出,‘动员广大群众建立起义勇军组织,党应积极领导去参加这一战争。"自1931年10月起,中共满洲省委先后派出200多名党、团员到各地,直接组织或协助创建义勇军。

  尚金州介绍,义勇军在斗争中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32年4月,东三省抗日义勇军总数已达30万人以上。但由于东北义勇军实力有限,成分复杂,缺乏统一领导,在日军重兵进攻下遭受严重挫折,而中共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战的主体。

  《游击战争》一书指导抗联斗争

  1933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扩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执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东北各地中共组织和抗日游击队主动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编和改造各地义勇军,在抗日游击队的基础上开始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到1936年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东北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获得进一步发展,到次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已编成10个军,1个独立师,共3万余人。就这样,在南起长白山麓、鸭绿江畔,北抵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阔地域内,东北抗日联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同日伪军作战数千次,歼敌1万余人,挫败和打破了日伪军上百次“讨伐”,牵制了大量日伪军。

  在领导抗日斗争的实践中,东北地区的共产党人特别注重学习运用中央红军的经验,杨靖宇在这方面既是首倡者,又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随身带有从中央红军那里传来的几本游击战争的小册子,其中一本被几经辗转送来,也是他翻阅最多的。据当时担任吉东特委书记的李范五在1983年4月15日的回忆,这本小册子是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送到中苏边境海参崴工作站,再经国际交通线送至吉东特委,转交满洲省委和各党组织的,综合当时亲历者的回忆和金冲及著《毛泽东传》的相关记载,这本小册子应当就是毛泽东于1934年7月起草,10月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发的《游击战争》一书。

  在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中,杨靖宇逐步形成了被战士们概括为“杨司令三大绝招”的半路伏击、远途奔袭、化妆袭击三大战术原则,和“四不”即“不能予敌以痛击的仗不打、于群众利益有危害的仗不打、不能占据有利地势的仗不打、无战利品可缴的仗不打”的基本作战方针。在当年的东北大地上,杨靖宇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曾令日伪闻风丧胆、百姓拍手称快,还有“抗联队伍有办法、穿上狗皮把装化……敌军官兵傻了眼,一个一个被活抓”的民谣传颂四方。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魏雯

  • 上一篇:故宫办明代瓷器展 297件明御窑瓷500年后再聚首
  • 下一篇:1533年明代皇帝“聘书”首展 系京城最早档案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