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情感美文 > 文章内容

一点儿秋思

作者: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3-04-29 阅读: 在线投稿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饭,但觉一尘不染。忧患缠身,烦忧奔忙,虽锦衣厚味,只觉万状苦愁。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独坐一隅时,此几小言与我此刻的心境便不谋而合了。翩然而至的秋意,踱着微凉的步子,在我的书卷间又徒添了几分雅致。窗外是树树皆秋色,窗内是一枕新凉一扇风。这一笔荡开,豁然有了些许古意。

从古至今,秋诗之多,秋情之浓自不待言。无论是从离情别绪,还是家国之思,亡国之叹都表明了我们整个民族对于理性思考更倾向于感性的体验了。古文人一旦政治仕途稍不如意,便浩浩荡荡的挥毫三千言,以畅心中之怨。而这三千之言从何得之?当然是寄情于名山大川了。缘何会有这样的“移情”之说呢?我们不妨翻下五柳先生《归去来兮辞》中的,他讲“倚南窗以寄傲”,对了,就是“寄傲”二字便道出了上面问题的答案。那是一种深沉的寄托之感,由人而物。是诗人们在现实里无处安放的生命移植于物。我不能说这是好还是不好,个中缘由只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屈子在《离骚》有言“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么说来,秋,便又多了一分迟暮之感。我知道,那是女子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安全感。与春华相比,多了份秋实的饱满。今天早上校园里风卷过一场黄色的雨,我去了花下,那里落了一地的红。忽就想起摩洁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那点点的诗意便伴着秋雨纷纷落下来。迟暮之年,有人被岁月雕蚀的棱角全无,全然一幅芸芸众生相了。而有的人却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赤子之心,实令我佩服不已。此种傲骨于秋风秋雨中更是卓然而立,我找不到源头。至此而反观中国文化,所达的最高境界怕是欲辨已忘言了。

“我坐在忘川的湖边,看微风拂过,湖面浮着枯黄的柳叶,柳枝垂落湖面,等待着风给予的飘零,那是种凋零的美”这是胡兰成写给张爱玲《我身在忘川》中的句子,除去事件本身的悲剧,剩下的惆怅与凄凉更不待言。我觉得张爱玲本身就是秋天,或是秋天中走出的女子,她的婉约中多了份孤傲。可就是这般孤傲的人,却写下了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朵的句子。她和胡兰成最终没有她《倾城之恋》中的结局。她就如她笔下所有女子一样,在薄暮的秋天,一生等待着。

最近在初秋的枝头看完了《茵梦湖》,又徒增了几分凉意。青春是美好的,是羞涩的,是让我们欲语还休的,可是我却爱上了黑格尔的那一句“背起行囊,独自旅行,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当然,这并非是说要将自己束之高阁,而是能进退自如,不卑不亢,让自己的心独自旅行。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是对秋致的最好阐释。也正如我们这一生,不须多言,那眉间的一点微澜便已悟透这不平凡的。这近乎老庄的山水哲学了,以小见大,大智若愚,本是我们该有的修养。秋的本身,可能有时传递给了我们太多的负面思想。但正如偶然所见之言,我心中住着一只猛虎,正在嗅着蔷薇。是的,诸多人世的悲剧,让我们不免也多添了些萧瑟之感。其实,我思考了好久,在萧瑟的秋中,我们该做的除了悲叹之外,更多是在心中开出春天的花!

凉风起秋末,君子意如何?

我要写的,就是这点儿秋思罢!

  • 上一篇:人间四月天
  • 下一篇:清明.雨曦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