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古今纵横 > 文章内容

百年“奥运三问”究竟是怎么提出的

作者: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11-24 阅读: 在线投稿

   2014年8月28日,南京青奥会圆满落幕。继续北京奥运会之后,奥林匹克盛会第二次来到中国,标志着中国人百年奥运梦的延续。北京申办冬奥会,也必将再次升华这段已发端了一百余年的奥运梦。

    “中国什么时候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获奥运会金牌?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奥运会?”     这著名的“奥运三问”为国人家喻户晓,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奥运梦的发端。从1932年刘长春“单刀赴会”,到1984年许海峰首夺奥运金牌,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中华民族百年来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历史,正是这三个问题逐步得到回答的历史。     然而“奥运三问”的出处究竟在哪,多年来却也是个历史谜团。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在一些新闻报道和书刊之中提到的“奥运三问”,其中的“第二问”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这样的区别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呢?究竟哪个版本才是中国人的“奥运三问”呢?     回答这些疑惑,只有通过充分挖掘历史档案才可以实现。让我们在历史文献之中来慢慢追本溯源——     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1908年一本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登出了“奥运三问”,这本杂志是在中国最早推广竞技体育的基督教天津青年会出版的。     《天津青年》是什么刊物?其实当年这是一本英文杂志,1908年时的名称是《Tiantsin Young Men》(直译为《天津青年》)中文名称为《星期报》。   U10570P1488DT20140829181825.jpg     图1:刊登《竞技体育》的这期《天津青年》杂志          查询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全年的《Tiantsin Young Men》,5月出刊的一期有题为《竞技体育》(图1)的英文。通篇的英文内容里只有一个问题,直译过来意思就是:“何时中国能产生有水平的运动员,能够在如此重要的国际盛会上赢得第一名呢?”     这其实只是“奥运三问”之第二问,且是以英文形式记录下来的。     那么,1908年究竟有没有三个问题的版本出现呢? U10570P1488DT20140829181901.jpg U10570P1488DT20140829181901.jpg     图2:左三为饶伯森,右三为张伯苓              为探寻“中国奥林匹克源头”,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安德森图书馆基督教青年会档案馆保存的历史文献进行集中查询,查到了以下文献:1908年前后在私立第一中学堂任教,同时担任天津青年会干事的美国人饶伯森(图2),在1908年9月30日的英文年度报告里第一次提到了“三个口号”:     中国什么时候在奥运会上赢得一席之地?中国什么时候派一支能赢的队伍?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     但是很显然,这“三个口号”的前两个与“奥运三问”前两问有本质区别,而且是美国人以英语提出,显然不能说是中国人的“奥运三问”。值得注意的是,原来就是这个版本的英文三个口号里的“第二问”,悄悄演化成为了前述另一版本。     “三问”起源依旧成谜。     其实,最早的中文“奥运三问”,其实见诸于1910年7月中旬,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办前三个多月时,组织运动会的人士发出的一份通告书。     这份刊登在1910年7月17日《申报》上的通告书之中,提到“泰西各国每四年必举行万国运动大会,各国均派代表预赛。唯中国未与其列,可耻孰甚?”接下来一口气提出了三个问题:     “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图3)   U10570P1488DT20140829181923.jpg     图3:发出“奥运三问”的《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             “万国运动大会”即当时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称呼。把“万国运动大会”换成“奥运会”,把文言词语稍转换,即和国人一直口口传颂的“奥运三问”完全一致了。     至此,一个持续多年的悬疑终于找到了答案。     上述“一运会”的通告书也显示,中国人于102年前首先提出的真正意义上的“奥运三问”,其实是被作为了推动首次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召开的直接理由。这也展现出在南京举办的这次首届全国运动会,以推广奥运会模式、进而在中国形成奥运的氛围为举办目的。     就在千里之外的天津,在这一年的9月(第一次全运会举办前一个月),前述《Tiantsin Young Men》杂志刊登了题为《全国运动会先声》的报道,其中评论的段落称:     “此次为全国第一次全国运动,关系匪轻,且此次运动会为日后万国运动会之基础。按泰西各国每逢四年举行万国运动会,每次运动各国皆派有代表,惟中国独无,可耻孰甚!尚望吾辈等青年勉力为之,为吾中国奋尚武精神,不致为外人所轻视,则幸甚矣”。     评论明确把第一届全运会称为“日后万国运动会之基础”,这与此前提出的“奥运三问”在内容上也是有呼应的。     1910年10月18日至10月22日,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在南京顺利举办。值得注意的是,一百零二年前此次运动会在南京举办时,已被明确称为了“全国运动会”、“全国运动大会”,并且在名称上与当时国人称为“全球运动会”、“万国运动会”的奥运会形成了对应。赛后,上海《大同报》曾发出《全国运动会之壮观》的评论,表达了刚举行了“全国运动会”的中国人对于“全球运动会”(奥运会)的向往之情:     “他日者,倘得于全球运动会而获优胜,则红旗奏凯、万国欢迎,二十世纪新舞台之大捷音。诚我中国之幸福耳。全国各学生其勉之哉”。     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办之后仅仅八个多月,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派出运动员参加1912年奥运会的消息——   U10570P1488DT20140829181942.jpg     图4:《中国体育之进步》          《申报》1911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十八日),第二张后幅第三版,《中国体育之进步》(图 4):     “一千九百十二年瑞典京城举行大运动会,中国运动家将与各国代表争赛。此曰运动历史上第一次创见之举。近三年来,有某英国人教授上海大学学生各种运动术,尝至书某君曰:余不望中国学生能得大荣耀,因彼等近始学习运动故也。惟此间亦大有人才,余信中国学生必能与日人并驾齐驱云云。 中国运动家之人会已由该大会组织人允许,并答书谓彼等殊乐瞻中国代表之艺云”。     虽然在大变动的时代,后来运动员最后未能成行,但是却充分显示了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运动会对于中国参与奥林匹克事业的启蒙和推动意义。从这个意义来说,“奥运三问”开启的奥运梦想,也正是从104年之前开始启航的。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上一篇:汉武帝的王夫人是谁?历史上真实的王夫人结局如何
  • 下一篇:揭秘:蒋介石曾用“打仗不行”羞辱孙立人(图文)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