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古今纵横 > 文章内容

秦始皇本纪之均衡论

作者: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11-24 阅读: 在线投稿

  李斯有一篇著名的《谏逐客书》可谓是人尽皆知。这一事件就发生在诸侯秦国时期。

  史记载曰,“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

  秦强则诸侯恐,是以均衡为众所乐见,佳。

  秦自襄公始国,便日益壮大。

  说道襄公始国,还有一段由来。史记秦本纪有载。“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嫡,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国,杀幽王郦山下。而亲襄公将兵救周,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因一次勤王,便有了西岐之地。可以说,自襄公始国以来,历代在位者多算明君,勤于王政,发展经济,且在自身没有强大之前决不去招惹中原的勾心斗角,直到秦缪公立。

  秦缪公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秦国在他的手中壮大到了有足以与中原诸侯相抗衡的资本。于是,秦开始了参与到争霸瓜分的游戏中。

  东周末年,封地纷乱,各诸侯相与竟起,开始地域角逐。虽说当中不时有诸如中山、卫、郑之类的小国覆灭,但始终没有牵涉到诸如齐、楚等大国的命运。在他们眼中,那不过是些跳梁小丑,偶尔玩个“失踪”,无伤大雅。

  直到秦国崛起,竟有长而东争之意。这时,中原诸国才有了危机意识。缘何?只因他们多年保持的均衡之势有了被打破的危险。

  古语云:不破不立。

  诚然,由立到立必须经过一破,由分裂的均势到统一的均势,也必须先破才有可行之路。

  并非说中原的诸王侯不想统一中原,称霸天下。想!他们都想!否则哪里又会有“葵丘会盟”、“楚王问鼎”的事情上演。只是他们没有实力单凭一己之力实现统一大业,便只好借助“挟天子”之势来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各国相持几百年,也就乐得在此均势之下守护自己的一方领地。既然自己没有能力,那么各国相安,应该说是最有利的局势了。

  然而,秦的强大与势如破竹的兵力真正让他们感到了恐慌。均衡啊,美妙的均衡或许就要被打破了,怎能由得他们不恐慌呢?

  于是,他们开始聚在一起商量弱秦的策略。一个“弱”字形容得太精妙了。他们只是想削弱秦国的实力,把秦打回小诸侯的位置上,借以保持这均衡之势。他们都很清楚,一旦秦灭,则又不知是哪一方叼走肥肉继而成为新的威慑力,一旦秦强,他们的领地就有随时被突袭的可能。征战杀伐了几百年,也许他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的渴望均势。

  然而,非常不幸地,诸侯们的幻想最终还是破灭了。秦,曾经那个不入眼的小国,再一次以西岐之地为跷板,弹跳到了君临天下的位置上。破而立,统一的均势又一次诞生。

  所以,和平,只不过是力量均势下的产物。一旦有一方之力失常,和平就会成为泡影。若再细想想,和平只是幻影而已,力量均势并非力量不变,各方仍在做小的暗中的争斗,斗是始终的。

  可叹,春秋战国的诸侯们只能在硝烟烽火中哀悼失去的领地了。我们不得不说,均势,真是一个美妙无比的词,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马克思他老人家的理论确实是实用的,是经得起历史印证的。

  • 上一篇:小学班歌励志歌曲大全
  • 下一篇:卫氏家谱序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