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生活百科 > 文章内容

散文的美,美在适当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08-14 阅读: 在线投稿

 

  -谢有顺

  贾平凹先生在《弘扬“大散文”》一文中说,目前散文作家的队伍过于单一、过于整齐了,应该扩大,散文才不至于走向穷途末路。我认为这样的呼吁是有价值的。虽说散文无定法,是散漫随意的文字,但这么多年来,文学界也开始慢慢形成一个散文写作的专业领域。有不少的人,专以写作散文为业,俗称散文家,这一方面是散文繁盛的征兆,另一方面也 可能把散文带向一种专业化的陷阱:失却了自由的、业余的精神标志,散文还是心灵最亲密的盟友吗?

  散文最大的敌人就是虚伪和作态。没有了自然、真心、散漫和松弛的话语风度,散文的神髓便已不在。而一旦把散文变成一种专业写作,以我看来,就多半难逃这样的悲剧境地了。散文的无规范,使得它比小说和诗歌更为“近人情”(李素伯:《小品文研究》),更反对制作,它崇尚自然,向往兴之所至,本质上说,它是业余的文学。所以,我对那些专以写作散文为业的人,历来是很讶异的,我不认为他们的专业姿态能帮助他们写出真正的好散文来。

  当代的散文历史可以证实,我的这一判断并不是空穴来风。至少,现在进入我视野的最好的当代散文家,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意义上的,反而是客串和业余的身份,使他们写出了令我们难忘的散文篇章。比如,汪曾祺、王小波、贾平凹、李国文、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余华、叶兆言,包括铁凝等人,他们的文学身份更多的是小说家,而于坚是诗人,余秋雨原是理论家……这些难道仅仅是出于偶然吗?不,也许,它不过进一步证实了我的设想:如何使散文更好地成为“业余的文学”,才是散文的出路和正宗。

  在散文反对专业化的运动中,小说家秘密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对散文的介入,大大地改变了散文的边界和疆域。在最需要对人和事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地方,在如何应用语言更好地贴近自己的心灵这种话语实践上,小说家似乎拥有天然的优势。他们惟一的匮乏就是不太懂得抒情————而正是这一点,成功地使他们避免了散文界那个由来已久的困境:过度抒情。我们都记得,凡是散文之“用”盛行的时代(尤其是政治化的时代),抒情就会成为散文的主要功能,写人或者记事,游记或者哲思,最终的目的几乎都是指向抒情。一时,散文的酸腐、空泛之气日盛,心灵的真实和朴素的经验日少,散文家集体进入时代为它预设的“思想”空间,歌唱或者感怀,他们的嗓音完全变了,在他们身上,再也找不到散文本应有的慵懒、随意、漫不经心的音调了。这种散文家的语言方式主要是象征(“它不正是……的化身吗?”),情感方式主要是升华(“啊……”,“我梦见……”),并且很快就形成模式,从而把散文这一最为自由的文体,简化成了抒情的工具。这方面,代表性的人物是杨朔,他那把散文“当诗一样写”,“常常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的努力,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当时散文通讯化的潮流,但同时也为散文的滥情提供了样板。

  今天,滥情已经引起了散文界的普遍警惕,杨朔式的在文末进行牵强升华的模式也慢慢被新一代散文家所摈弃,但过度抒情的问题依旧困扰着散文界。对此,汪曾祺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

  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要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即不足以称散文。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了。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蒲桥集〉自序》)

  与过度抒情相对的是情感的节制————这是散文写作里的必要维度。没有节制,散文就会流于滥情,走向浮浅,而失却散文的真与美。梁实秋说,散文的美,“美在适当”(《论散文》),说的也就是节制。小说家散文兴起之后,过度抒情的毛病得到了有效的克制,这大概跟小说家长于叙事而不长于抒情有关,他们更注重经验和事实,更注重自我存在的时代痕迹。这种写作理想,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散文写作————有意思的是,当代的历次散文变革,很少是由专业的散文家来完成的,往往是小说家、诗人和理论家对散文写作实践的积极介入,才大大丰富了散文的空间,并改变了散文发展的方向。

  • 上一篇:抒情性散文教学之我见
  • 下一篇:生活百科:最佳作息时间表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