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情感美文 > 文章内容

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三)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07-21 阅读: 在线投稿

  三、写景与状物抒情散文情与景的内在关联
  作者笔下的景色及所状之物是引发作者抒情的起讫点,是抒情的依托物。如果说景物是矢,那么抒情就是的。鉴赏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时应该有的放矢,应该把握住景物描写的指向--抒情。
  景物与情感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两者之间相互融会贯通,互不游离。景物与情感之间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情感因景而生,随着景物的变化,相应的情感随之变化。
  1、景物与情感的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体现于反映作者情感的景物的基调与作者所抒情感的基调没有起伏变化,在全文中是一气呵成,一成不变的。这种景物与情感的一致性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显露式,另一种是委婉式。
  (1)情感的显露式
  情感的显露式其特点是伴随着写景状物,作者直抒与所描写的景物相关的情感,作者的情感直接转递给读者,令读者一目了然。
  如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开篇写道: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章起始便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三个特点既概述了故都之秋的景物自身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切身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不是大起大落的,而是较为"平"地展开。全文都是按这三个特点或三种感受来写,情感成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这条线索的各个阶段都无多大变化。
  (2)情感的委婉式
  这种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的特点是,作者的情感不外露,蕴藏于作者笔下的景物之中,读者需要通过景物的形象特征联想其深邃的内涵。这种委婉式的写景状物抒情散文因为其含蓄,所以必须从描写的景物以及蕴含的象征和比喻的寓意中去体味。
  如《囚绿记》,写室外的常春藤,其景物可谓微小,但作者把它放到卢沟桥事变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描写,意义非同凡响。作者没有直接写北平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的现实,只写与常春藤的"交往"及深深地的怀念,寄语于此物,而意寓于他处,作者情感在显与隐之间,情感的含蓄性成为文章的一大特点。
  《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含蓄,将所抒之情隐藏于所描写的景色之中。因为在描写的景物中很少见到作者直露的情感,所以只能从作者借以抒情的景物中去细细地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如: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数。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在这段景物描写中,看不出作者在此时此景中的情感表达,而是将其寓于景物之中。这段景物描写中,作者捕捉到几个与暗示作者情思的形象,如"幽僻的路"、"夜晚更加寂寞"、"蓊蓊郁郁"的树丛、"路上阴森森的"。作者用这些外在的形象勾勒出一种冷落、不宁静的氛围,这恰是此时此景中作者不宁静情绪的写照。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隐匿于景物之中,读者应从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中,去感悟其相关的情感,以准确地把握作者感情的脉络。
  2、景物与情感的变化性
  这种变化性与情感的一致性的区别是,作者的情感随着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景物与其蕴含的情调的起伏变化,打破了景物与情感基调一成不变的一致性,使之形成一条变化有致的情感变化线索。
  《荷塘月色》与其它几篇写景状物抒情散文有所不同,其不同点是作者的情感处于起伏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因景而异,随着景色的变化,作者的情绪随之发生变化。不妨从中理出一条因景而异的作者情感的变化线索。
  出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
  不宁静--排遣--超脱--不宁静
  以上理出了两条线索,第一条是作者的行踪线索,第二条是作者的情绪变化线索。不妨从中分析这些线索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条线索,其再清楚不过地标明作者当晚行动的路线。这不仅使行文的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同时与第二条线索有内在的关联,因为作者的行踪及见到的景色影响到作者的情绪。
  以下将两条线索予以分解,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出门(行动)--不宁静(行动的缘由)
  去荷塘(行动)--排遣(行动的原因)
  观荷塘(行为)--宁静(因景而生)
  回家(行动)--不宁静(现实所致)
  从这两条线索中不难看出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行动受心情的制约,而行为所引出的荷塘月色之美景又对作者的情绪产生影响,使其心情好转,一时得到感情的超脱。
  文中除了体现出行踪与情感变化的关联,另外作者所见到的景物对其情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表现为:荷塘的小路上的冷落的景物--影射作者不宁静的心情。首先见到荷塘的景物--作者的情绪开始好转,感到一些舒坦。观赏荷塘月色--作者得到超脱,情绪感到宁静。文中临结尾处,作者突发联想,引用古人的两首诗,这暗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情绪是对观荷塘月色而引发出的宁静心情的进一步延伸、提升,以此升华了的心境与回到家后的不宁静情绪形成强烈的对比,突现出作者情感起伏变化。从作者情绪的变化线索中,显示出作者的心灵在负重和挣脱之间游移,寻求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作者的情感随着景物的情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此形成一条起伏变化的感情线索。
                                                作者:周健

  • 上一篇:记人、写景、叙事、抒情散文写作格式
  • 下一篇:专题《中考抒情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