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人文天地 > 文章内容

马蹄沟的历史(3)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06-29 阅读: 在线投稿

    民间剧团 民国28年(1939),镇人张忠彪和晋人高应兰在本镇组建起晋剧团——张忠彪晋剧团,一时间吸引了10名山西名角加入剧团,十余年间,张忠彪晋剧团在山西和陕北颇有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镇人张荣升和梁尚毓等在镇上组建民间戏班子,除演出传统戏外,还自编自演现代戏,名声远扬。直至今天,镇上的文化站仍然坚持演出。

革命传统

    马蹄沟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坡,川宽山高,水清人豪,民多不畏强暴,敢于抗争。明末《荒书》有“宁夏、定边、绥德犬牙之间产小盐,无赖之徒多聚也”。站在当时统治者的立场上看,这样的记述也不能说是不实之词。明末农民李自成起义,马蹄沟十里盐湾上下皆系李自成部活动的发祥地带,其时镇上“一人起义,全家相从,各村附和,几乎无民,尽成义军”。李自成部的高迎祥,虽系安塞人,但起义前却是当时居住在十里盐湾的“私盐贩子头领”。其时,在本境活动起义的头领还有西川人张存孟、苗美等,他们的活动聚点多在十里盐湾范围内的印山寨、薛家崖寨、月台寺等村寨。

    钟毓秀、栾茂升绥德夺印。1912年镇人钟毓秀、栾茂升组织镇内外400余人,从月台寺出发,到绥德州夺谢世瑄的州官大印。双方在州城内外持续10多个时辰,虽夺印未成功,但声誉威震秦晋。

    盐工三打盐局。民国年间,国民党政府在三皇峁设盐厘长(盐局),负责十里盐湾的盐税征收工作。民国13年(1924),农禾荒芜,粮价飞涨,盐价大跌而盐税有增无减。盐工杜四、杜五鼓动300余名盐工,手持扁担、铁锹,涌入盐局,打跑了盐吏。驻榆林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闻知欲派兵镇压,杜斌丞先生全力周旋而告终。民国18年(1929),张宗贤率700余民盐工再次闯入盐局,后经地方绅士栾茂青的调解后,盐局决定减税。民国28年(1939),由张文直、杨继州领千余名盐工,三打盐局,此后盐局倒闭。

    刘志丹攻打三皇峁。民国24年(1935),国民党499团刘世礼营驻扎在印山寨上,7月10日,刘志丹率红军主力攻打山寨,十里盐湾的盐工全力支持。

    警备第10团在马蹄沟成立。民国34年(1945)12月,绥德军分区警备第10团在马蹄沟成立,全团计700余人,其中马蹄沟青年就有512名。在历次革命战斗中,本镇就有60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马蹄沟曾是子洲县委、县政府的临时驻地。1947年4月下旬,国民党占领了绥德,为减少损失,5月2日,子洲县委、县政府迁址马蹄沟,并在本镇工作10个月。

    马蹄沟曾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临时驻地。1947年6月11日,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从白庙岔转移到本镇,随来的还有中央医院和警备连等单位,在本镇工作生活了58天。

    中央领导人马蹄沟会议。194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负责作战的彭德怀、陈赓、王震、陈其涵等领导和西北野战军将领、绥德军分区负责人一起在新民寨三城召开了一次重要军事会议。在马蹄沟这块土地上居住的人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其悲壮之情至今传颂。

    马蹄沟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且有优良的革命传统,不愧为陕北名镇。

  • 上一篇:子洲县志鉴概况
  • 下一篇:人文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区别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