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小说欣赏 > 文章内容

近30年广东小小说精选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06-27 阅读: 在线投稿

《近30年广东小小说精选》


广东小小说作家作品简论 
——序《近30年广东小小说精选》

刘海涛


广东近30年来的小小说创作有一份可以研究、可以评说的历史资料。
广东小小说作家队伍的结构和全国小小说作家队伍的结构基本一致。以小小说创作为主打产品而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有6人,成为省作协会员的估计超过了50人。有一批专业从事文学、文化工作的作家,在精力和时间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专心致力于小小说创作。像申平、林荣芝、何百源、许锋、牧毫、吕啸天等人曾在或分别在各级文联、作协工作过,他们的小小说创作代表了目前广东小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这个标志可以确定为申平的小小说创作2009年获全国第四届小小说金麻雀奖。

有一批受过良好的文学高等教育,在大中学校担任过语文老师、在省市报刊作过编辑或者在党政宣传文化部门当过公务员的小小说作家。他们良好的文学素养、相对开阔的生活视野、较为繁忙但又相对安稳的生活,使得他们的小小说创作,有着较高的立意质量、舒卷雅儒的文化气息、甚至还在一些大小题材的小小说描写中展现一个正直作家的良知和责任心。他们的作品一般都上过《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入选过小小说年度佳作选本,出版了自己的小小说个人专集,有个别作品跨入《读者》、《青年文摘》甚至还有《新华文摘》等大刊、名刊,代表着目前广东小小说创作较高的水平。这一板块的作家有:王海椿、李利君、邓石岭、朱耀华、海华、王豪鸣、李济超、陈灿富等。他们是广东小小说作家队伍中创作力旺盛的“生力军”。

广东小小说作家队伍的第三板块是:一大批毕业不久、或入职不久,做着与小小说相距甚远的而且又必须以它谋生的各行各业的非文学文化工作,但对小小说却有着灼热的情感、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理想充满着激情,创作小小说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了解社会、掌握主观的和客观的世界的必不可少的业余的(或说是兼职的)文学工作。他们的小小说作品尽管有些还缺乏丰满、丰富的文学性或小小说味,尽管有些还带有文学青年以及小小说初学者的“通病”和“幼稚”,但从他们的小小说故事和立意的发现、体验以及表达上,我们均看到了他们身上最可宝贵的一种文学潜力和文学热情。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一种肯定和鼓励,需要的是一种不断学习和韧性坚持,需要的是一种进步和超越。他们当中将来一定会有人用小小说创作的卓越成绩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他们肯定会有人带着小小说佳作,进入到文学、文化或新闻等专业行业。他们还有很长的时间可做持久的努力,写一些上选刊的、获各种奖励的佳作,并坚持创作上千篇、发表几百篇(以至超千篇)的小小说。这个时间表可能会有20年以上。如果这一板块的作家坚持到这个份上,他们的文学前程和小小说理想会超出我们的估计和想像。这个板块的队伍中,走在前面的有:夏阳、肖建国、王仕伟、苏大可、苏三皮、陈树龙、陈树茂、彤子、陈风群、金帆、白宇、杨峰等。10年、20年后,广东小小说绚丽的明天会在这一批小小说作家群“后备军”的手中展现。

粗分这三个板块后,我想特别补充两点:第一、韩英的小小说创作是个榜样。头20年韩英是一个带有广东特色的为政兼为文的干部作家。韩英为政的许多生活资源直接进入了他的小小说创作。当然,主要精力在于从政,要想使为文也达到非常优秀的程度,有相当的难度;近10年来,韩英因“法定退休年龄的因素”退出党政干部的现职,他能够集中精力来发挥自己的文学潜能和小小说文体的探索了。广东小小说作家队伍非常需要韩英式的转型。可以预测:会有一批从现职公务员队伍中退休转型后的小小说作家,出现小小说作家队伍和作品创作的“第二春”。
第二、广东小小说作家队伍中希望出现或可能出现一批自由撰稿人。他们干脆摆脱谋生的“饭碗”,退回书房做一个专职的写作人。当然,小小说文体是这一批自由撰稿人的主打产品,同时也不排除,因生活的必需,他们也可能(有时甚至是主攻的)会写另一部分非小小说作品。各种文体的探索试验,读者市场的影响因素,没准会使这一批自由撰稿人的创作,注入新的因素而顿现新的文体活力。现在逐渐显形的“蚂蚁小说”、“手机小说”、“手机电影”将出于这一批人之手。尽管现在广东小小说作家群中这样的自由撰稿人还没有清晰地现身,但这样的创作队伍的“萌芽”和“发育生长”只是一个时间迟早的问题。

李利君《风一样的朋友》让我想到了小小说叙述的真实性和创造性。
可以准确地判断:这一组作品的创作资源很可能来自于李利君在XX市XX学校的生活;小四川、女广西、辣湖南可能是有生活原型的。李利君紧紧地扣住这三个人物的独特个性来提炼叙述材料和呈现叙述材料。他们就是我们的生活中那种可感觉、可言说的“熟悉的陌生人”。然而,我更欣赏的是李利君塑造这些个性鲜明的小小说人物的基本方法(或者说是他的“绝招”)。李利君对这三个“另类教师”的个性化材料随手拈来并做精致化的加工。小四川在“家庭培训”这样的实事、小事上的“如鱼得水”;女广西在教女生舞蹈时的“女性化言行”;辣湖南在上美术课程时的专业化感受……都被李利君叙述得有情有义。
除了李利君贴近人物特征的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温馨和善解人意外,李利君叙述这三个个性化人物的角度还选择得十分睿智和恰当。他确立了一个从若干年后来回溯一段过去生活的角度,于是我们经常看到,李利君在叙述当中或者叙述结束时常常会插入一些今天的已经有了很多生活沧桑、文学经验又相当丰满的“叙述人议论”。这一点很重要,它实际上构成了李利君的一个成熟的、也是个性鲜明的“叙述者”形象。相当多的小小说初学者不会也不能确定自己的个性鲜明的“叙述者”。因为“叙述者”形象能够凝聚和展现小小说作家的特别才情,所以“叙述者”形象将会引导一个小小说“故事流程”的基本走向和作家赋于作品的基本叙述色彩。看《小四川》的最后一句:“好长时间没有联系了,不知他是不是还用小杯喝酒。”这一下子把故事中的“我”和讲故事时的“我”拉开了距离,因为有了“间隔”,“叙述者”“我”的情感,“我”的议论可以肆意纵横;而且扣住“小酒杯”这样的细节,又将前面三个细节单元里特别强调的用“小酒杯”喝酒的细节全部呼应并锁住。
想补充的一点是:《风一样的朋友》的“叙述者”被确定并成活后,功能发挥最好的是《辣湖南》,较弱的是《女广西》。就是说,在小小说的叙述过程中要形成高潮,“叙述者”在高潮的位置要用足力量,但最后一个高潮细节(许多时候就是核心细节)出现时,需要“叙述者”用尽笔墨,把小小说的高潮叙述做透。《女广西》的高潮细节(女广西说:“我还是觉得教舞蹈重要”)弱了一点,“叙述者”“我”就难有作为了。李利君的经验提醒我们:小小说故事一定要提炼好核心细节,小小说的叙述要靠那个成活了的、个性突出的、情志敏锐的“叙述者”把氛围写透。

王海椿的《季哥的椅子》和《唐小虎的理想》让我思考了小小说人物如何写活、写深刻的问题。
季哥是个南方大城市里一个平平凡凡做了几十年的“补鞋匠”。唐小虎是个在单位里已把注重公共卫生的习惯化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普通公务员。这两个人物在写法上,都是采用了用“异形同质”的细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一个性格元素的方法。季哥为了躲避家乡警察的追捕,他在大城市安心做了几十年的补鞋匠;他没有理会卖烧饼的年轻姑娘的“爱情意思”而娶一个痴呆的街坊女人就是为了在大城市站稳脚跟;他带长大了的孩子回了一趟家后却更加坚定了不回家的决心。这些写季哥对故乡绝情的细节,力度是一个比一个大。同样,那个唐小虎的洁癖在“打扫办公室、把街上的狗粪扔进垃圾箱、清理大街上的广告”等3个动作性很强的细节描述上,也是为了突出唐小虎的“洁癖”性格元素,质量是一个比一个重。但,王海椿提炼的这些写人材料和叙述方法,相当多的小小说作家都会做、也都能做,如此来分析,总结不出创新的小小说写人理论。
我注意到了王海椿有不同于别人的、更为独到、深刻的写人方法。季哥真的不想回家乡吗?错了,从这篇作品的真正的核心细节看,季哥有着比一般人更为独特、更为深刻的“怀乡情结”。他要弟弟把家里的老榆树托运一段来,他用自家的树材做成一把小椅,天天一回到家就坐在家乡木制成的小椅上,最后临死留下遗愿也要用这个家乡木椅子改做成骨灰盒。这个独特的细节是王海椿这篇作品最大的构思亮点。表面上写他一次一次地不返乡,而实际上这均是反衬一个普通人内心深处真正无法回乡的“思乡情结”。这个作品的深刻、动人之处就在于写出人物反常表现中极为正常的人性根源,人物那些不可理喻的怪异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的背后,有着最正常、最普通的人性的“怀乡情结”,王海椿突出地描写人物的深层次的行为动机,就比一般小小说初学者的写人方法要高出一筹了。
与《季哥的椅子》相对应,王海椿实际上也有意地追踪、深挖唐小虎的行为动机。生活中极为普通平凡的唐小虎为什么养成了这种“洁癖”,最后一个细节叙述是唐小虎小时的“我的理想是做一个环卫工”的作文。表面上看,“搞卫生”的行为内容与行为方式与“做环卫工的理想”的行为动机真的建立起了小小说情节的因果关系,但更深一层探究,唐小虎为什么在读小学时就产生了与别人不同的“当环卫工的理想”?为什么他从小到大,这个“当环卫工的理想”竟能化为了他平时的实际言行?王海椿的高明之处、创新之处是他都不写了,他留下了人物行为动机产生、发展的所有空白,王海椿要让你们去猜、去想像、去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还原一个自己版本故事,去创建一个自己可以说出、也可不说出的解释来。《季哥的椅子》用奇特的行为方式写出了人物深层的人性动机;而《唐小虎的理想》是用非同一般的行为内容去预设一个没有写出的人物的深层动机而形成空白。“写透”的方式亦好,“留白”的方式亦好,王海椿的经验实际上告诉我们:他不是一般地写小小说人物在做什么,也不是一般地写这个小小说人物与别的人物不同的怎么做,他比较注意将构思的机智、写人的力度引向写人的深层的行为动机上,而且,这个行为动机与人的深层人生内涵紧密相联,这样的话,就可看出王海椿作为一个成熟的广东小小说作家,他在塑造小小说人物时比别人更多一些谋略和本事。

许锋的《人影》和《举报》创造了真正体现小小说文体魅力的小小说空白式叙述。
这两篇作品写有一种非常经典的“小小说神秘”。这种“小小说神秘”是激发读者阅读想像的催化剂。《人影》从一个3岁前的婴儿的感觉来叙述主人公得到“人影”爱抚而成长的故事。这个“人影”究竟是谁呢?很神秘,但从许锋最后的补叙来看,这个婴儿感觉到神秘的“人影”应该是爷爷奶奶。当我们成年读者从世俗的眼光来重新“复原”这个故事、解读这个“神秘”时,我们最后可能恍然大悟——《人影》其实是最真实地概括了中国农民生活那种婆媳矛盾的永恒性。父亲在部队不能经常在家,母亲用不让爷爷奶奶接触孙子来“惩罚”他们。但是那种长辈无私、温暖、天然的大爱象永不枯揭的暧流浸润着主人公一生的成长。作品里的“神秘人影”的故事反映着中国人的家庭的爱对抗家庭矛盾的真实现实。许锋抓住这点“小小说神秘”来展开构思,这是这篇小小说构思、叙述创新的出彩之处。这篇作品的“小小说神秘“制造的空白,一旦为读者顺着作家叙述的引导,顿悟“神秘的空白”里的普遍性生活哲理时,小小说的文体魅力和阅读情趣就产生了。
相对于《人影》,《举报》的小小说神秘创造的小小说空白,就没有那么一种固定的、大家都能还原、再现同一版本故事的描述了。就是说,《举报》里的“小小说神秘”的最后谜底,有一种不确定性,它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我”和老郝达成共识要举报局长一顿饭吃了一万多元,“我”写举报信,由老郝去寄。但老郝寄了没有?是寄给了纪检,还是寄给了局长?以故事的结局——“我”下基层,老郝被提拔来看这个“举报”的故事真相还真可做不同版本的解读。许锋的讲述故事的视角是只能做各种猜测的“我”,他不再是《人影》里的婴儿了。因此,这个叙述形象和叙述视角的确定就带来了故事真相的不确定性,就能使许锋这篇作品的“小小说空白”带来的“小小说神秘”。
小小说创作非常讲究“小小说空白与神秘”的经营和构制。可以说,没有“小小说的空白与神秘”就没有小小说的文体魅力和阅读情趣。但“小小说空白与神秘”的构制有非常苛刻的艺术条件。稍为有点不足、不到位就会失败。没有“小小说空白与神秘”就没有小小说特殊的审美信息量;但小小说“过于”空白、“过于”神秘,读者无法还原一个作家构思时希望出现的小小说故事,或者说作者没有机智地预设引导读者朝某一个方面去还原故事的“通道”,读者无法展开想像,那我们也可以说,这样的“小小说空白与神秘”的构制是不成功的。许锋的《人影》与《举报》从正面给我们提示了上述两个成功的经验。

王豪鸣的“蚂蚁小说”创作触发我联想起了小小说的创作类型。
王豪鸣近来年专注于一种“蚂蚁小说”的创作、研究及文体的普及推广。他自己带头创作、编辑《王豪鸣蚂蚁小说选》;精心主编、出版《中国蚂蚁小说十六家》;落力亲为并组织一批文友开展“蚂蚁小说”的理论研究和作品评论;还在小小说作家网、天涯网等网站上,开设“蚂蚁小说”专栏和各种文学报深刊的选稿专区……他的这些创造性的业余文学工作,使一种高科技时代的“新形态小小说”初显雏形并培育出了强大的文体创新机制和潜在的市场效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豪鸣有关“蚂蚁小说”的理论倡导和文体实践,为中国当代的小小说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因素,为广东当代的小小说创作作出了自己特定的、积极的、探索性的贡献。
王豪鸣的“蚂蚁小说”创作已形成了自己的鲜明个性和有迹可循的创作路径。在我看来,王豪鸣的“蚂蚁小说”有三种可以讨论的创作类型。
第一,夸张变形类。以《证据进行时》和《杀人狂》(见小小说作家网)最为典型。在《在证据进行时》里,赵六没有和杀人犯一模一样的“下巴痣”,但在现实生活的氛围和赵六自己的心理暗示下,他最后真的长出了那颗和杀人犯一模一样的“下巴痣”。这是最显著的一种夸张变形——真实的现实里是没有这种生活逻辑的;但王豪鸣在这个现实生活不可能发生的故事里却揭开了这个高度怪诞背后的艺术真实,人类的心理暗示有着我们平时不可能理解的秘密——人类的心理暗示有时真的就成为了人类生理的现实。王豪鸣在这个作品中没有用一个字来点破这个真相;初读这篇作品,我们有些读者也可能没有悟出作家的机智立意而对这类夸张变形的、离开现实形态较远的作品不能认同和领会,但一旦顿悟了作家赋于作品的立意后,就会在心底里产生强列的震憾感。“蚂蚁小说”按王豪鸣的理论主张只有500个字的篇幅。和长中短篇小说一样去写实的话,“蚂蚁小说”永远是“败将”。“蚂蚁小说”必须靠一种高强度的、大幅度的夸张变形来创造一种不同于长中短篇写实小说的“新奇阅读”,如果这个“新奇阅读”能让读者认同了变形、怪诞后的人性真实和历史真实,那么,这样一种夸张变形的“蚂蚁小说”就可能产生成功的、并是达到优秀的创作。
第二,双关隐喻类。这一类作品从外在形态上看并不夸张到变形了,有时甚至就是写实作品,象《恶毒想象》写有钱和物贵在赵六的挑唆下打架就较为典型。这样的作品有一个写实的故事外壳,而且这样的写实故事也会写的很热闹、很有趣。但故事的底蕴将相关着另一层作家绝对不吐半个字的立意。《恶毒想象》是不是隐喻了、双关了现实生活的官场中“两虎相斗”、“渔翁得利”的“办公室谋略”?这一种双关隐喻类作品,真像一种猜谜游戏,读者从字行间读出了一种作家藏着的谜底,那将会产生一种多么大的“阅读愉悦”啊。
至于第三种“写实突变类”,我将另外的篇幅里讨论。

我喜欢夏阳的《寻找花木兰》的原因有二个:一是这篇小小说有一个非常典型的、非常适合于教学的“多重反转”的情节模型。二是作品主人公和故事讲述人的个性变迁和情感转换与时代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而叙述又非常真实、自然和平实,这就是说,作品主人公生活状态和情感方式有非常真实、自然并促人深思、回味的艺术表现。
“花木兰”一出场给人的印象是性格豪爽、武艺高强,她把调戏她的三个烂仔“打得屁滚尿流”;因为这个动作细节和行为方式她羸得了“我”的“爱慕”。但“我”的求婚失败,因“花木兰”父亲病危她只好草草嫁人了。十年后“我”再见花木兰时,她不仅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农村大嫂,而且曾让我迷恋的武功也废了。当老罗再次设计去试探“花木兰”的真假武功时,“花木兰”此时突然总爆发,忍隐了十年的武功再现,令“我”再次刮目相看。可是,当“我”再一次去寻找“花木兰”时,她却怕被人报复连夜搬走了(上述情节可用图表来表达)。
从上述情节模型看,“花木兰”的武功经历了三次180°的大转折:从“武功强——武功废——武功再强——武功再废”;与此相对应,“我”的情感也发生了三次180°的大转折:“爱慕她——无法娶她——再次钦佩——再次失望”。两条线都经历了“一正一反”的两次突变。在描述两条线索的两次突变的过程中,小小说特定的生活底蕴会水到渠成地凸现——“花木兰”为什么有这样的性格变化和命运结局?这就是生活状态和时代生活组合成的最终根源。与一些有意玩“多重反转”情节的小小说不同,《寻找花木兰》实际上写出了一种真实生活的沉重和无奈,折射了一种平常百姓的情感变化和生活根源。英雄也有气短的时候,美人也有倒霉的时候。生活可以改造一个人的性格;生活可以磨褪人的美丽形象,这都是发生我们时代、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和人的真实命运。

邓石岭的《塑料花》、《请戏》让我体味出了小小说情趣化叙述的内涵。
《塑料花》、《请戏》的故事表层叙述,开始会让人觉得好笑,但是一旦到了故事的叙述高潮,读者突然领悟了故事的哲理或故事的谜底后,我们忽然受到了情绪的感动、得到了理性的启迪。年轻时的“黄老头”是个自卑感极强的农家子弟,他居然用一束廉价的“塑料花”击败了许多强劲的竞争对手,赢得了“班花”的爱情;“塑料花”的底蕴是非常机智的“双关”——“我对你的爱情象塑料花一样永不凋谢。”《请戏》里的田嫂一定要年轻的会计安排二桂赔礼道歉,这个赔礼道歉的方式是给全村人“请一场戏”。年青的会计“我”不懂这里面的奥秘,“请戏”实际上是二桂对田嫂的“求婚仪式”。这两篇小小说故事非常有情趣。这个小小说情趣化的叙述是如何构成的呢?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两篇小小说的故事主人公对故事谜底的理解与小小说中的人物以及我们读者对故事谜底的解读发生了偏差和分离。全班同学(包括我们读者)都认为:用“塑料花”去求爱是个大笑话,可故事主人公却认为“塑料花”隐喻着“爱情永不凋谢”;年轻的会计(包括我们读者)认为:“请戏”是陈旧的陋习,可村主任和故事的主人公却认为:这是实际上是个郑重的求婚仪式。故事主人公和故事的讲述者(包括读者)对故事谜底的理解发生偏差,形成了矛盾,产生了故事的悬念。而作品的震憾力则产生于故事的讲述者(包括读者)对故事底蕴的突然领悟。于是,这类小小说的情趣化叙述的规律是:“分离——偏差——顿悟”。这种“叙述分离”是小小说情趣化叙述产生的基本规律。
许多小小说初学者制造不出、构思不出这样的分离和矛盾,他们往往让读者的理解与故事的谜底高度统一。人物心理是怎样想的,小小说的故事叙述就怎样直奔主题,小小说读者的阅读一揽无余,他不需要思索就能领会故事的谜底和哲理,这样的话,小小说的情趣化叙述又如何能构成和发挥呢?邓石岭作为广东成熟的小小说作家,他创造的小小说情趣化的叙述经验值得许多小小说初学者揣摩。

(本文的写作要感谢雪弟、金帆辛勤的主编工作。我曾给韩英、申平、林荣芝、何百源等人写过小小说评论并发在其它地方。因篇幅有限,难以对入选本书的所有作家作品都做评论。我有意采用目前的块状写法,就是想留下空间。以后写一块加一块,这样可以对广东小小说作家的评论工作能坚持做下去。请文友们耐心等待)
 

《近30年广东小小说精选》目录


广东小小说作家联谊会 主编

雪弟 金帆            选编


序  刘海涛

第一辑(6人)
韩  英:《剪彩先生》《总统套房里的老鼠》《狗囚》
申  平:《头羊》《红鬃马》《记忆力》
王海椿:《雪画》《季哥的椅子》《唐小虎的理想》
牧  毫:《雨中的祖父》《吉尼斯世界纪录》《千年的空白》
何百源:《活着不能没有爱》《国王第二次寻找继任人》《深谷幽兰》
朱耀华:《诱杀》《面具》《海的声音》

第二辑(7人)

吕啸天:《五代十国的一瓶牵机药》《传国玉玺一生颠沛流离》《一把鹅毛扇的惊天秘密》

李利君:《风一样的朋友》(三题)
邓石岭:《塑料花》《请戏》《鞋》
许  锋:《举报》《大麦贩子》《人影》
海  华:《批判会》《最佳人选》《吃年夜饭的“虚拟动作”》
莫树材:《验收》《红马甲 黑马甲》《流料》
王豪鸣:《证据进行时》《赵六的响屁》《防盗网》《双胞胎兄弟》《认养一只蚊子》《恶毒想象》

第三辑(7人)
夏  阳:《寻找花木兰》《蚂蚁,蚂蚁》《幸福可望不可及》
肖建国:《王调研》《钓鱼》《老木的爱情观》
王仕伟:《道歉时代》《摩擦》《一个摊挡的会计》
胡  帝:《天下无狼》《石小妹的爱情》《秀才》
苏三皮:《1976年的红酒》《没有人能随便牵走一头牛》《握住你的手》
陈树龙:《喝茶》《抓小偷》《我老婆的项链给抢了》
陈树茂:《一只素食的狼》《选美男》《孝心鉴定》

第四辑(6人)
彤  子:《腰》《发髻高挽》《白底蓝花的旗袍》
陈凤群:《门上挂把钥匙》《我来检查爱情》《找个地方完婚》
闫玲月:《第三只眼》《路小丫的幸福生活》《矮子堡的男人们》
苗理洁:《旗袍》《口味》《三婆的心事》
彩  红:《我们要活下去》《千娘》《细小粉尘》
李瑞娟:《看门的和扫地的》《局长,我吃饱了》《哑妹》

第五辑(7人)
陈灿富:《沼泽》《等着你验DNA 》《可能是条大鱼》
李济超:《县长的镜头》《年关》《县长决定要下乡》
罗瑞森:《酒后失言》《暖人的日头》《城里人》
李罗斌:《那年那月那座山》《真相》《守林人》
石  磊:《未来媳妇》《金蝉脱壳》《歪打正着》
孙树源:《换换环境》《独腿麻雀》《元宵灯》
唐承斌:《城里孩子、乡下孩子》《一条手链》《乐极生悲》

第六辑(7人)
大  海:《刀疤的资格》《民主评选先进工作者》《先见之明》
吴  亮:《军礼》《年轻的时候》《好人》
雪  弟:《爱上一个崇尚独身的女孩》《绒线》《等我长大了》
周齐林:《一片森林》《云庄往事》《太阳照在墓地上》
田际洲:《复活》《告密的帽子》《换夫大战》
白  宇:《珠海流行煲汤》《傻子》《婚姻鸟》
杨  峰:《带着军徽一起走》《第三扇窗》《二十七颗相思豆》

第七辑(5人)
金  帆:《那一米阳光》《绣花鞋》《旧挂历》
吴小军:《狗儿爷》《配角》《猪殇》
刘业成:《叫的春天》《哑巴阿贵》《北街上的弯月亮》
郑燕涛:《狗链》《坑洼》《嫁给父亲》
徐  威:《绝招》《雷击》《部长的样子》

编后记

 

编选一本广东小小说作家作品集,是大多数广东小小说作家的心愿。2009年7月4日,这一想法在广东首届小小说作家联谊会上提出后,得到了与会作家的普遍响应。于是,编选工作即刻启动。
之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近30年广东小小说精选》,是因为它的确名副其实,大致反映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在小小说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这种命名也体现了我们编选者的态度和立场,那就是以“精选”的原则对近30年广东小小说的发展作一总结。我们不敢妄言说,这本书把广东所有的小小说佳作都一网打尽了,但不容质疑的是,90%以上的重要作家和优秀作品被收录进来了。
这本书收录了45位作家的135篇作品,共分七辑。“第一辑”收录的多是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创作,在小小说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作家的作品;“第二辑”收录的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基础扎实,佳作迭出的作家的作品;“第三辑”收录的多是在近两三年才开始创作,但已显现出强劲的创作势头的作家的作品;“第四辑”收录的是女作家的作品;“第五辑”、“第六辑”、“第七辑”在编排上没有严格的界限,这三辑中收录的作家,有些以中长篇创作为主,近期转向小小说创作;有些虽创作小小说较早,但由于各种原因中断了,最近又回到小小说队伍中来;也有个别作者是初学小小说写作。无论何种情况,他们被收录进来的作品均达到了“精选”的要求。
这本书从组稿到编排,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速度之快是让人难以想像的,但“快速”并不意味着草率。对小小说,我们一直怀着敬畏之心。对每一位作者的稿件,我们更是怀着诚挚的心去拜读和挑选。
《近30年广东小小说精选》是第一本广东小小说作家作品的合集。它既是尝试,亦是开拓。如有可能,我们将继续为广东小小说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最后,感谢广东各位小小说作家的大力支持,感谢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人提供部分出版资金。


雪弟 金帆


2009年8月6日定稿于广东惠州平安公寓


 

  • 上一篇:女儿的婚事(小小说)
  • 下一篇:廉政小小说:脚步声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