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人文天地 > 文章内容

《泰兴民俗风情》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06-25 阅读: 在线投稿

    民俗风情每个地方都有。由于各地民俗风情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泰兴也不例外。多年来,吕耕樵、吕晓文先生走村串户,查阅资料,整理出《泰兴民俗风情》一书,我觉得是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这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充满了乡土气息,值得一读。

    泰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南唐烈祖升元元年建县,迄今已有一千零七十余年历史。泰兴人民长期以来在长江母亲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方热土自然风光绮丽迷人,风土人情特色浓郁,掌故轶闻广为流传,历史文化积淀丰富,形成了鲜明的传统文化地域特征,向为世人推崇。《泰兴民俗风情》记载了前辈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部分艰辛历程,歌颂了一些仁人志士的光辉业绩,描绘了丰饶的物产和多彩的地方风俗,介绍了一些名胜风光和文物古迹,还有一些逸事趣闻。作品撷取历史与现实中有特色的朵朵浪花,虽沧海一粟,却能聆听到历史潮流的阵阵涛声;虽点点滴滴,却也道出了人所未道或人所罕知的事,折射出泰兴灿烂的昨天和美丽的今天。本书虽不象正史那样内容全面,上下连贯,讲究系统,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以一斑而见全豹。通篇独具魅力的乡音、乡情和乡土味,亦庄亦谐,寓教与乐,更宜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本书对于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泰兴,了解历史,对于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大有益处。

    社会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是人们广泛的行为规范和文化心理。它决不仅仅是裸露在生活表层的现象,而是传统与现代、道德与法制、物质和精神的链接。学习和了解一些文史知识和地方掌故,对于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提高修养,大有裨益。泰兴民俗风情是泰兴人民世代相承的生活习惯和人文知识的积淀,它虽算不上“高雅文化”,但它是一种未经提纯的、原生态的鲜活文化,具有朴实生动的本色。其实,高雅文化的真正价值和生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风俗之中。社会风俗放射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光芒,回荡着“根”的呼唤。因此,社会风俗更能反映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它来把握文化精神,显得更加亲切、直观、准确。吕耕樵、吕晓文先生的文章中,反映了泰兴一定时期男耕女织、一夫一妻一头牛的小农经济模式;在对敬老、爱幼、友邻等的描述中,充满了对祖先、子女、婚姻、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人情味,反映了人们重伦理道德,轻物质功利的价值取向;重今生,轻来世,重实际,轻幻想,在繁琐的人生礼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喜好用吉祥、洁净的词语避开凶险、厌恶的事物,把“棺材”称作“寿器”,以“糕粽”暗示“高中”,“吃面条”寓意“长寿”等等,在被动意识的背后,又透露出积极的主动意识。作者对所涉及的民俗物象、事象,由风俗衍生出的趣味典故、传说、歌谣、俗语、谚语,注重考述其源流嬗变和文化传承,使读者在浓郁的乡风乡情中获得对传统风俗和文化的认知。同时,作者将传统连接现代,使读者在对现实社会的把握和传统风俗的领悟中感受到它鲜活的魅力和冲破陈规陋习的启迪。

    发展、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真正启动和长足发展需要现代文化心理、现代价值观念作支撑。也就是要完成由传统文化心理、传统价值观念向现代化的转型。不同时期的风俗显示了民众社会文化心理的运行特点。文化转型要立足传统原型,这就是“根”。社会风俗这个“根”从风尚、礼仪、习俗等层面透视出不同时期的人们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进行扬弃优化、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延续而创造,继承以发展。泰兴的民俗风情能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重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作用,加强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客观记载的各类风俗,是吕耕樵先生父子花数年工夫采自民间。有的民俗风情是泰兴独有的,有的则在其它地区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着。人们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为大众所自觉传承,现在还广泛存在,多数是健康的,但少数的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有的扭曲了伦理道德,有的则低俗愚昧。存在的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希望读者用分析的态度、扬弃的态度对待民俗风情。作者在本书创作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泰兴民俗风情的客观记录和描述,既有对民俗事象的具体描摹,又有主观感受的人文情怀,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字和文风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我认为,本书对泰兴民俗文化心态的分析研究显得分量不足。这样也好,没有文化的不读书,读书的总是有文化的。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泰兴的民俗风情还是让读者去体味、去研究、去取舍吧。
 

 

  • 上一篇:深圳民俗文化村
  • 下一篇:伪民俗现象引起的思考:多姿多彩民俗文化发挥作用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