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人文天地 > 文章内容

《功甫帖》真伪之争是“照妖镜”还是“试金石”?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01-24 阅读: 在线投稿
原标题:《功甫帖》真伪之争是“照妖镜”还是“试金石”?

  《功甫帖》真伪之辩的僵局,正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困境的缩影。激辩的背后,是收藏市场的乱象丛生;而探求真伪的过程,或许会衬出各方的学识水平及其职业道德和良心。

  “点中”文物市场乱象“死穴”

  苏富比坚称“真迹”,上博专家认为是“摹本”。面对真伪之辩,人们深感迷茫。刘益谦说:“现在艺术市场谁都可以说话,嘈杂无序。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成立相对权威的机构。”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理事刘幼铮表示,鉴定评估是目前文物艺术品市场混乱现象的“死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权威机构。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介绍说,最权威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但这个组织只对国家博物馆进行鉴定分类、评估级别,不面向社会。然而随着文物市场的活跃,社会市场鉴定需求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出现博物馆职工、退休同志以及一些社会自学成才的人员顺应需要走向市场。

  不仅文物面临谁来鉴定,文物鉴定者也面临无人鉴定。张宁指出,社会上一些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都没有资质,我国也没有鉴定资格认证。“电视上露一露,或者写了几本书,就可以做鉴定。这导致水平低下且缺乏职业操守,甚至导致说假话的‘鉴定家’大受欢迎。”

  学术应如何介入市场?

  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对《功甫帖》藏品的质疑,引发关于学术干预市场的热议。业内人士对此意见不一。

  张宁认为这“无可厚非。”在人才稀缺的情况下,文博专业人员是社会力量的重要补充。负责任地为社会提供鉴定服务,是引导、规范市场应尽的责任。专业人士再不介入,市场将更糟糕更无序。

  但张宁也同时强调,文博专业人员提供市场鉴定服务,一方面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鉴定水平;另一方面要坚守职业道德操守,不能被利益驱动失去原则,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学术与市场两者交集时须慎重。”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则指出,鉴定的市场标准与学术标准不同。学术研究出于公益目的不避对错,经常翻案。市场却要维护私利,不可轻易触犯。

  刘益谦表示,学术机构要参与市场,前提是学术要严谨,要有公信力,否则得不到尊重。而且他认为,专家应以学术探讨方式发表报告而不是制造娱乐新闻“让原本应以学术方法辨析的疑义回归学术,让原本应以理性方式解决的问题回归理性。”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也认为,在专业范围内进行各种形式的探讨均有必要,但通过大众传媒来导引,则容易使人们陷入误区。

  文物鉴定需突破困局

  “希望《功甫帖》不要成为一个悬案。”刘益谦期待通过学术争论接近真相。

  古代书画的鉴定争议一直存在。张宁说,针对《功甫帖》,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会诊”,并为各自的结论背书,留于后人参考研究。

  陈履生表示,《功甫帖》的真伪暂时还无法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由《功甫帖》所牵涉到的中国书画鉴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积极面对,从宏观上解决中国书画鉴定的主流话语问题。

  业内人士建议,首要的是建立一个国家权威的中国书画鉴定体系。当前独立的中介鉴定机构和鉴定师凤毛麟角。

  培养专业的鉴定人才。上海资深藏家认为,老一辈的文物鉴定大家除了熟谙艺术史,还往往擅长书法、精于绘画,有识别真假的雄厚内力,而当下鉴定者往往偏重学术研究,艺术修养较弱。应培养古代字画鉴定人才,尤其要注重补上“艺术修养”的短板。

  用科技创新打开鉴定中的技术瓶颈。科技鉴定的兴起,是对传统鉴定的补充、深入。但专家也强调,推进科技鉴定也要强调职业操守和专业背景,否则更容易误导市场。(记者 周婷玉 岳瑞芳 孙丽萍) 

  • 上一篇:藏家谈名人手迹拍卖:收信行家终成旁观者[图]
  • 下一篇:功甫帖真伪之争:质疑方对拍方研究报告无可回应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