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励志文章 > 文章内容

为什么感性的人更容易成功?

作者: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7-12-24 阅读: 在线投稿

在我开始依照自己的经历写一些职场文章时,我总是大力倡导多使用理性思维,尽量控制情绪化的自己。当我开始接触一些心理学时,我的想法也有了潜移默化的。

 

感性是潜意识对我们深情的呼唤,正确看待和利用感性认知,将带来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巨大飞跃。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荣格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回首自己的过去,因为在潜意识中我们认为过去的自己不好,太多痛苦、太多黑暗,我们总是期盼通过现在的努力,可以遇见未来那个完美的“我”。认知自己的过程就是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的过程,不能正面过去的苦难,那的经历只能随着的轮回,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正确认识我们的坏习惯和欲望    

 

我们都有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坏习惯,比如做事拖拉,喜欢到deadline才匆匆完成工作;比如明明想,就是忍不住逛吃逛吃;比如明明知道不该喜欢那个人,就是忍不住被吸引,去靠近;还有根本就戒不掉的网瘾,追剧、追小说等。

 

我们通常会把这些行为归咎为自制力太差、内心只想满足低层次需求的羞愧和性格有缺陷的自我评判。其实负面的行为背后都会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工作拖延的深层原因也许在于根据既往的经验,最后交上去的成果可以避免一些上级吹毛求疵的指责。

 

追剧、追小说背后是我们的完成欲、求知欲、猎奇欲的驱使。青少年的网瘾一般都是家庭关爱缺失的反馈。不能控制自己去爱上一些“坏人”,跟小时候与父母的亲密关系有很大的关联。

 

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坏习惯”,这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如果带着感激的心去面对我们仇视的坏习惯,不再通过所谓的自制力去消灭、打压它们,我们就可能正确地去引导这部分人格中蕴含的能量,做出积极的转变。

 

 

恐惧≠懦弱,从恐惧中去发现对自己更重要的东西

 

正确看待我们的恐惧,是认知自己的关键环节。战胜恐惧是一个人强大起来的表现,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恐惧的情绪提供的潜意识的巨大信息。很多人都有过怕黑的经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关系的稳定,小时候怕黑的情绪大大得到了缓解,那是因为对黑暗的恐惧就是内心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对寂寞的抵抗。

 

如果一个成年人还对黑暗中的独处有深度的恐惧(比如长期不敢关灯一个人睡觉),那他/她小时候或者曾经一定因为亲密关系分离遭受过巨大的创伤,一直未能治愈。

 

恐惧的背后隐藏着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答案,恐惧程度越高,答案就越重要。在我们身边有一个趋势,能承受孤独的人是强大的。我一个人就OK,不去发展关系,就可以修炼更强大的内心,从而避免因为亲密关系带来的伤害。

 

有的人白天拒绝别人对自己心灵领域的入侵,享受孤独,晚上流连夜店,试图用没有质量,没有深度的性关系来弥补,须不知这种方式只能带来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内心的恐慌感越来越强烈。

 

不能直面自己的恐惧,正视自己内心的需要,用逃避的方式只能加大恐惧。用意识来强烈压制潜意识,用思维来控制本我、实现自我的方式,只能带来人格的分裂。

 

从恐惧的事情中去发现真正的自我需要,认识到这也是自我的一部分,需要不是罪恶,反而是人性的闪光点。接纳恐惧,找到恐惧的本源,是自我的重要一步。

 

 

从现在的亲密关系中认识潜意识中的自己

 

有很多读者来信咨询,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对他/她那么好,他/她为什么还要离开我?”

 

很多现在经历的痛苦和恐惧的源头都应该去我们的童年寻找。如果现在开始检视,你最重视的关系是什么,是夫妻之情,是母子/父子之情?

 

你会发现,我们成年后与人相处的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与亲人相处模式的重复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女性总是不自觉的按照的标准挑选对象,而男性被吸引的对象性格总是或多或少的与自己的母亲相似的原因。

 

你现在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你内心渴望小时候你的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你把深层次对自己父母的渴望,转嫁到你的孩子身上。但是现在很多关系的破坏甚至断裂源自我们都试图去控制关系,试图去改变对方。

 

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读者家里有一个强势的妈妈和一个懦弱(在妈妈口里:没本事)的爸爸,小时候她经常听到妈妈与爸爸争吵,但无能为力。长大后,她总是被类似性格的吸引,最终选择了其中一个做自己的伴侣,并在亲密关系开始后,试图不断地刺激他,想把他改变成一个有本事的人,这就是典型的亲密关系的投射。

 

她希望自己强大起来后,可以把爸爸变成更好的人。就像她无法改变自己的爸爸一样,她现在同样无法改变自己的爱人,如果现在不能深层次地认识到与伴侣相处模式的原因,她势必再遭受一次小时候受过的伤害,承受更直接的痛苦。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包括我们的配偶、孩子。不要用爱做借口去控制、改造他们,去治疗我们内心深处受过的伤和曾经没有得到过的爱。对身体无微不至的照顾,代替不了对心灵的理解和接受。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则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我与它,一种是我与你。当我将你视为满足我需要的工具与对象时,这一关系就是我与它。当我没有任何期待与目的,而是带着我的全部存在与你的全部存在相遇时,这一刻的关系就是我与你。

 

认知才能接受。接受过去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实(无法选择的父母,受伤的过去,已经离去的亲人);接受当下,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我们也会有悲伤、恐惧、愤怒的情绪。

 

接受才能改变,利用悲伤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用理解和宽容重新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认知→接受→理解→改变,我们都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浴火的凤凰姐

  • 上一篇:首富孙正义的10条成功秘诀!
  • 下一篇:你离成功,只差一个正确的方向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