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广告软文 > 文章内容

“随地吐痰属违法”关键在落地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6-02-10 阅读: 在线投稿

  张枫逸

  《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于3月1日起实施。根据条例规定,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向车外丢烟蒂、抛果壳等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违者将受到处罚,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将被记录个人信用信息。(2月4日《现代金报》)

  过去,人们常说“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意指不要让法律越界干预道德规范。但事实上,道德和法律并非泾渭分明,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程度的法律,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规范社会行为。而法律的强制力,能够有效弥补道德软约束的不足,起到重塑社会道德的作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吐痰等不文明行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道德层面,大家都只是知道这样做不好,而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许多人将文明守则当做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

  从国际立法经验来看,为促进城市文明建设,通过法律形式将部分道德规范变为法律规范,在世界各国均有相应的做法。例如新加坡,就对随地扔烟头、高楼抛物、厕后不冲水等不文明行为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进行规范。日本也制定了《轻犯罪法》,针对一些轻微道德违反行为进行处罚。如今,杭州通过立法的方式,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常见的不文明行为从违背道德上升为“违法行为”,目的自然是借助法律规范的威慑力,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减少不文明现象。

  徒法不足以自行,“随地吐痰属违法”关键还要落地。过去,一些地方也曾针对随地吐痰进行专项整治,处以几十到几百元的罚款,但大都虎头蛇尾,收效甚微。一方面,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烟蒂等行为瞬间发生,难以确认违规当事人,也很难取得有力的证据,违规行为者往往可当面否认。同时,当事人拒不接受处罚时,执法人员无法强制执行,往往不了了之。对于杭州来说,立法规定“随地吐痰属违法”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所要做的如何破解执行难的问题,避免沦为一纸空文。

  首先,广泛调动市民监督的积极性。茫茫人海,单凭城管部门、“红袖章大妈”们劝阻和制止随地吐痰,无异于大海捞针。随地吐痰等行为不仅不文明,还不卫生,容易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因此,广大市民不仅有相互监督的能力,从内心里也愿意劝阻不文明行为。有关部门必须发动市民,主动劝阻、举报不文明行为。《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公民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细则,鼓励市民通过“随手拍”等形式记录举报不文明行为,严肃查处打击报复劝阻人的行为。

  其次,罚款不如罚当义工。根据条例,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由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不过,究竟采取何种方式处罚,条例并未明确。从以往的执法经验来看,生硬的罚款不仅难以执行到位,还容易引起当事人的抵触情绪,激化矛盾。鉴于此,不妨更多采取罚当义工的方式,安排违法行为人参加社会服务。心病还需心药医。与一罚了之相比,让不文明行为者亲自清扫一次马路,体验一把环卫工的艰辛,也是接受宣传教育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其对文明规范的认知,在日后的生活中自觉遵守。

相关搜索:

  • 上一篇:湖南湘潭一旅游景区办杜鹃花会 广告语长108字【1】
  • 下一篇:谐音广告语大全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