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扉美文

美文 > 传奇故事 > 奇闻 >

盘点中国姓氏趋势:张伟最多 2010后热衷于双姓

  社会:中性名盛行,与席卷全球的中性风有很大关系。

  主笔|张襦心

  “遇上今年第15个子涵!中国文字都灭绝了?”西安一位好友跟我吐槽。

  我也曾在微博上贴过几个时下流行的“菜市场名”(台湾舶来词儿,意指到菜市场去叫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回头),瞬间收到200多条评论,记得有位妈妈诉苦:“我女儿小的时候叫静怡,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听到有人叫‘静怡’,当时吃一惊,以为是叫我们呢。回家以后我就给女儿改名叫‘歆颐’,没想到女儿说她就认识三个‘欣怡’了。”

  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比大白菜更深入人心的时代,类似的疑问,不会无人关注。

  9月24日,上海浦东新区的公安部门发布了一组数据:“浦东新区2010年(含)以后出生的小宝宝有11万多人,其中名字叫‘宇轩’的男宝最多,有281人;叫‘欣怡’的女宝最多,有397人。”

  这让人联想到不久前,网上一份悄悄走红的《2010后孩子起名趋势》。该文作者抽取了201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30万小朋友的姓名做统计。阅后,有家长惨呼中枪,有人幸庆自家老公起名威武,还有不少围观群众表示了遗憾:为什么只抽取30万?能否真正反映出2010后的起名趋势?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其实早在2012年,国内一家机构就已经运用大数据,首次推出了“量化姓名趋势研究”成果。我有幸深入其中,得以基于覆盖中国人口超过90%的姓名数据,做一个近距离观察。

  第四大重名潮来袭

  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爱过的名字。

  西汉时,有本教孩子识字的书《急就篇》,列出了165个名字:广国、爱君、忠信、贤良、尧舜、禹汤、延年、益寿、千秋、万岁、猛虎、熊罴、汉强、灭胡……它们代表的是当年最受追捧的主流价值观。

  名字也是一部微观史,雕刻有时光的烙印,这本无可非议。官方正在推行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录有8105个汉字,摒弃难以入名者,善加甄选组合,起个不那么“人云亦云”的名字,用东北方言来说,那也是“妥妥的”。但人口大国、文化断层、从众心理1:1:1,就成了压死名字的最后一根稻草。

  建国后,重名潮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前三次人们多有耳闻,分别发生在建国初期、“文革”时期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书岩,自言通过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发现,在1966-1976这十年中,“红”在名字中的使用率达到第一位。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足以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字,道尽集体迷失的岁月。虽然 “红”字的排名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夸张,但一呼百应是事实,在1970年代达到巅峰。

  80后想要自嘲,则可以来一句:“皇上,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张伟吗?”这也是中国重名最多的姓名,至今裹挟了近30万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