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欲知足,比较容易得到幸福
时间:2015-05-30 16:33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一个人不论多么富贵,只要有很多烦恼,有很多不尽人意的事,他都不可能真正过得开心。相反,虽然生活条件简朴,但心地单纯,关系简单,少欲知足,这种人比较容易得到。 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是,惟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减少一些不幸,回归仁慈、友善与祥和,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 在这世上,绝不能以怨恨止息怨恨。嗔、嫉或执意的报复,对人对己都百害而无一利,这是一种无知与愚痴的表现,怨恨唯独以无怨才可止息,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如果生生世世都在恩怨的漩涡中翻滚,结果将导致两败俱伤。 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功名富贵放不下,就在功名富贵里耗费;悲欢离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放不下金钱,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生命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打滚;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恶、得失里面,不得安宁。 世上的每件事都是有因缘的,然而现代人因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对事的看法,总是立于主观的地位思考,从不认为有“因缘果报”。而什么是感恩的心,对人们而言,也一样是不懂。人要能看破人与人间聚散的因缘,才能让自己在缘散时保持一份潇洒。 在行善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心善,时时去体谅他人。纵然是恶人,也希望他能回头改过,而非嗔恨地指责与辱骂,当你认为自己发心是好的,是想让他好。而去指责甚至打骂有缺点的人时,或者写匿名信去告发或无限上纲地诽谤他人,但是自己却认为是在挽救人家时,那不过是你自己的情绪,并非真正有利于对方向善。与此同时,也会折损自己的福报。 因为我们有嗔恨心,所以听到别人的辱骂就会烦恼、会愤怒。而一个修行人,会将生活中的当做修行的助缘。幸福的关键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生活。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珍惜身边的一切,因为,那些能抓在手中的事物,可能在某个时刻会变成无价的宝物。最好的机会往往就像宝矿一样,永远隐藏在其貌不扬的石块中,等着有心人去发现、去珍惜。所以,把握住每一次机会,绝不轻易放弃。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把机会握在手中,慢慢地发现蕴藏在璞石里的无价宝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睿智的典型。这种平常心带来了生活中的和谐和宽容心。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遇到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这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是不要因为小挫折而灰心丧气,最后影响了你的人生脚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