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川秀树的名字,大约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他是日本土生土长的物理学家,也是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你寄过来他的《现代科学与人类》,给了我一个近距离了解这位科学巨匠的机会。
我原以为这本科学家的文集,内容多涉及粒子物理学,应该不会太有意思,结果却出乎意料。阅读过程中,竟有好几次让我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这位看起来有些严苛的物理学家,内心其实是非常恬静而温和的人。读他的文字,你能看到他的真实和质朴。他对科学的未来,对科学与人类关系的思考,留下了他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的特殊烙印,但却不乏真知灼见。其中,许多看法对今天依然有积极意义。
■ 此前,我对汤川秀树的知晓仅限于核力的介子场理论的提出者,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这本《现代科学与人类》收录的大多是汤川的讲演文章,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文章的内容都比这个苦涩的书名好读——我也没有办法,但它只能叫这个名字。
汤川生于1907年,192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物理系,任教于京都大学、大阪大学。193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次年成为京都大学教授。1935年发表核力的介子场理论,194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川其年42岁,同年受聘哥伦比亚大学客席教授,旅美。全书所收的文章,集中在1956至1960年间,当时汤川返回日本不久,组建起京都大学基础物理学研究所并出任所长。这一时期的讲演文字,大致可以想象出所涉及的内容,似乎无外乎追忆生平、获奖见闻、雄心壮志。
但是,不。这也就是这本书好看的地方了。
□ 的确,书名看起来有些枯燥,不过内容读起来却是有趣的。20世纪50年代末是日本战后重建的关键时期,汤川无疑是此时日本国内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仅反映了日本人对现代科技的乐观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科技未来的彷徨和忧虑。汤川眼中的世界,充满了多种矛盾的张力。
旅途之中,汤川总带着新奇的目光去观察和评价其他国家的人和事,尤其是他们的科技教育与科研现状,思考日本与欧美的差异和差距。在此,对本国历史传统的欣赏与批判并存,对科技未来发展的热切期望与深刻忧虑,也总是交织在一起。
汤川总不忘从粒子世界里走出来,站在高处打量科学。他坚定地认为科学是既非善良也非邪恶的中立者,却也坚持主张科学不能朝着人性丧失和分裂的方向前进。他觉得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身心的最好参考,但也看到科学并不必定给人类带来幸福,也不能保证使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
■ 面对人类——这就是汤川在思考的问题,正如本书的名字所提示的那样,科学与人类。汤川考虑的问题,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站在进化论的立场上看,人类离开了野蛮和蒙昧,但种种动物的天性仍然是深深植入天性之中的;二是对现代科学,尤其是对原子能这把双刃剑,物理学家,包括日本的学者在内到底持怎样的态度为是;三是面对现代科学时,期望学术进步并尽早融入主流学术圈的迫切的希望。
并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汤川,在20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学界的时候,他的心情看来是极复杂的,可以用敏感的反思和寂静的热望来形容。沿途风物人事皆入汤川之眼,甚至在看电视台播报新闻的时候,他也在反思为什么日本社会充满了奇怪的新闻,为什么车站上以及公共场所的人流秩序没有表现得好一点。在汤川的眼里,科学进步与社会人的素质提高是极为密切的。我觉得那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现代社会的整体面貌和秩序。当然汤川也不总是检讨和自责,字里行间也很可以体会到他的自豪感、科学家的优越感以及对自己国家的未来科技的信心。
我们在谈汤川的这本书时,日本正在面对地震、海啸以及核污染的灾难。这个突发事件带来的严峻思考就忽然让这本书枯燥的书名变得现实起来——现代科学与人类。
□ 的确是很巧,我们的对话谈到这里,日本正遭遇“3·11”地震所带来的严重灾难,这是一次自然界和高科技造成的双重灾难。真不知,如果依然在世,作为日本国民科学家的汤川又该如何面对?!
里氏9.0级大地震又一次显示了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渺小,它多少再次提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人类借助科技的发展,一路高歌,从蛮荒时代走到文明的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不只有快乐和幸福,同样也曾有数不清的痛苦和灾难。在这不断战胜自然的过程中,人类树立并拥有了空前的自信。这本来是好事,遗憾的是这种自信常常让我们忘却了那些灾难和痛苦,忘却了自我反思和忧患意识。然而,自我反思和忧患意识是永远也不能被忘却的,忘却就等于自我毁灭。
汤川认为,日本人对科技滥用的危害有着深切痛苦的感受,因而日本科学家比欧美科学家更懂得要对科技发展及其影响负起一份责任。如今,核污染卷土重来,日本再次遭受切肤之痛,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无奈和恐慌,更多的是困惑和忧虑。该如何看待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如何面对自然或人为造成的技术失控?现代科技究竟该走向何方?人类的未来究竟会怎样?这些曾经让汤川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问题,今天再次彰显了它们的当代意义。
■ 这是一次特殊的对谈,起初我还想说汤川在我眼里的魅力,相信你也认可。可突然“3·11”地震发生了,海啸、核污染,这一切让过着平常生活的人们突然有了亲历历史事件的体验。如你所说,此时此刻再来反思这本书的主题——现代科学与人类——想必有多一些的人能够静心来阅读了吧。汤川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日本已经历了二战的原子弹,他的立场不牵扯政治,但更现实也更广远,对进入原子世界后的人类所面对的凌厉的未来有着更深的畏惧——来自切肤之痛的忧思。
我在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科技的发达是让人类的生存能力变得强劲了还是更脆弱了?我认为是变脆弱了。因为也许社会机体变得强劲,但他的命门却越来越多。第二是科技与人的关系。科学是没有国界和善恶之分的,但是科学家有国籍,将科学操之在手的人有善恶。于是我想科学手段是一种加速度,它是有方向的,可以沿着人性的善恶两端任意驱遣。这两个问题也是由汤川的各种所见所思带出来的。我终于可以理解,何以汤川在旅美途中始终强调着国民素养的重要,何以时时拿着所见所闻同本国的状态作比较,何以反复强调人之为人的重要性和不完美性,何以沉潜于他的物理学研究又时时对核的未来持保留的态度和阴郁的担忧。
我愿将汤川的这些忧虑展示给所有人看,也以此表达沉积在心中的担忧,为了特定的一个人,也为了整个人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