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扉美文

美文 > 经典文章 >

佛语经典语句

佛语经典语句

佛语经典语句

201.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202.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203. 心不迷,不堕生死。业不繁,不忧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累。
  
   204. 竞利奔名何足跨,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205. 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206.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207. 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208.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10. 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11.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212. 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盘。
  
   213. 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214. 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215.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216.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217. 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218. 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219. 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220. 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佛语经典语句 -阅读
     221. 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底人。现在诸圣贤,亦是修心底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222. 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223. 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224. 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225. 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226. 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227. 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228.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229.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230.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31.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32. 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233.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34.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235.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36.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37.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38. 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9.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0.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41.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42.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43. 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44. 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45. 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46. 道由悟达,立志为先自博地具缚凡夫,便欲跋涉超证直入圣域,其小因缘哉。故宜操铁石心,截生死流。
  
   247.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48. 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249. 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50. 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251. 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252. 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253.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254. 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255. 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256. 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257. 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258. 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259. 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260.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61.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262.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263.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情识霜雪,销烁无余。
  
   264.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265.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266.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所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污染,亦不住在无污染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
  
   267. 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268. 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269. 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270. 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
  
   271. 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272. 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273. 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274. 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275. 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276. 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277. 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生死哉?
  
   278.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279.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280.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281. 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282.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283. 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
  
   284. 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285.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286. 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287. 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288. 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289.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无始以来,无着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290. 善恶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291. 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292. 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293. 你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法,唯拟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294. 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295. 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296. 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297. 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298. 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
  
   299. 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
  
   300. 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也。
  
   301. 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
  
   302. 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303. 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304. 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305. 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306. 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307. 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308. 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309.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310. 此灵觉性,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
  
   311. 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312. 佛即心兮心即佛。 心佛从来皆妄物。 若知无佛复无心。 始是真如法身佛。
  
   313. 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314. 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禅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善业,但能如是,何处不通。」
  
   315. 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316. 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317. 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318. 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319. 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320. 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321.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322. 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323. 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324. 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325. 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326. 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327. 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328. 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
  
   329. 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330.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331. 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332. 众生界即诸佛界。
  
   333. 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
  
   334. 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 盘 生死,俱是强名。
  
   335. 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336. 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337. 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338. 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339.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340.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341. 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342. 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343. 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贪嗔也。
  
   344. 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矣;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顾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345. 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346. 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347. 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
  
   348. 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349. 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350. 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351. 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352. 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
  
   353. 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354. 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355.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 盘 。
  
   356. 心无去来,即入涅盘 。是知涅盘, 即是空心。
  
   357.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358.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59.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360. 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361 .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362 .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363 .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364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365 .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367 .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368 .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369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370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371 .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372 .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373 .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374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375 .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376 .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377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378 .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379 .向外驰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380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381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382 .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383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384 .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385 .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386 .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387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
  
   388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389 .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390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391 .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392 .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393 .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394 .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395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396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397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398 .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39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400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本站发布的作品部分转载于互联网,旨在提供网民阅读参考。若《佛语经典语句》涉及版权问题,或作者不同意本站转载您的作品,请通知我们,收到反馈我们会将相关稿件删除处理。

因为本站编辑人手有限,而部分作文出处也无从考究,所以没注明《佛语经典语句》的出处或转载到本站请您谅解,感谢各位的包容与支持!

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