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喜欢这个海滨小城,大约缘于这个城市入夜之后或是日出之前的寂静。
暮春无声的花开,夏晚微拂的清风,秋日连绵的细雨,冬夜翩然的落雪,都静且美,能体味这静且美的人,是有福的。
很多时候,对于这些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寂静,由于心境之迥然,感触也不同,作为县令的郑板桥,躺在官署内休息,听到门外风吹竹林萧萧之声,每日为案牍所累的郑大人,却无心听这天籁之音,而转为一种忧民之思,“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人若有所担当,真不易。
现在人活得不轻松,己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担当,总得管些事,总会有所欲求。而且人作为一种群居的社会性动物,在这尘嚣甚上的世界,如能求得内心一隅的寂静,实在是一种境界。
要想达到寂静之城,必要走过喧嚣之市。每个人走的路都不同,有的人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那条喧嚣之路,路上的人摩肩接踵,你追我赶,前拥后挤,路上尘土飞扬;有的人选择直达自己内心的那条寂静之路,那是一条通幽之径,路上的人若闲庭信步,虽身不免染尘,但却不会坠入泥淖;还有的人,身在维谷内,心在两难间,这当中有一个人,是我。
当我还是个乡村少年的时候,经常在黄昏时一个人在乡间小路上一边骑行,一边哼着不成调的歌,四周的庄稼、黑松林和林中的坟地、零散的村落、笔直的炊烟,那是一种略带些恐惧、却有充满活力的寂静。
当年轻的我,怀揣希望来到这里,却遭遇失望,在希望与失望间纠结之时,我喜欢扣上耳机,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虽无目的,但最终还是走向了海边,在海边的林中寻个地儿坐着,听海的声音,那源于生命的、不息的律动,是一种给心灵以希望的寂静。
而现在,当时光舞台上的我,脚步不再轻盈,歌声不再响亮,对掌声和荣耀的追逐也渐趋抑止时,内心逐渐渴望一种向寂静的回归。我暂时无法远离、也无意逃离这尘嚣,于是,打点心情、调整步伐,开始出发,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尝试着重新发现、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座寂静之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