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夫人反驳挽救生命会导致人口过剩
时间:2016-02-24 08:34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比尔盖茨夫人梅琳达·盖茨在和丈夫联名发表的《2014盖茨年度公开信》中反驳的错误谎言是:挽救生命会导致人口过剩 我们在盖茨基金会的博客,脸书(Facebook)主页和推特(Twitter)上都看到过很多这样的评论。在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大家对地球能否继续承载人类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想法却可能让世界陷于危险境地,因为对全球人口的焦虑可能让我们忽略了对组成人类的单个个体的关心。 托马斯·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至少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担心有朝一日出现食物供应无法跟上人口增长速度的世界末日。而在冷战时期,一些美国外交政策专家又提出了一个所谓的“理论假设”:饥荒会让贫困国家更容易选择共产主义。因此,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增长甚至一度成为“第一世界”国家的官方政策。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这甚至意味着强行阻止妇女怀孕。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全球计划生育界已经逐渐摒弃了这种单纯限制生育的简单理念和做法,转而思考如何帮助妇女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转变令人高兴,因为只有当我们帮助穷人摆脱贫困,而不是让他们继续痛苦时,全世界才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谢天谢地,事实上,那种“放任自流”的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所谓的“为了不让儿童以后挨饿而对他们现在的死亡不闻不问”的理论是完全行不通的。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恰恰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这听起来不合常理,但却是实际情况,因为在儿童死亡率高的国家,妇女总是想多生孩子。尽管学者们对具体原因争论不休,但儿童死亡率与出生率密切相关。 以阿富汗为例,儿童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都非常之高。每名阿富汗妇女平均生育6.2名子女7。因此,即使阿富汗儿童死亡率超过10%,国家总人口还是会从目前的3000万增加至2050年5500万。显然,高死亡率并不能阻止人口增长(更不用说没人认为阿富汗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典范社会)。 然而当更多的儿童有机会存活下来时,父母便会减少生育子女。以泰国为例,1960年左右该国儿童死亡率开始下降。到1970年左右,泰国政府开展计划生育后,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仅仅二十年,泰国妇女平均孕育子女数便从6名减少至2名。目前,泰国的儿童死亡率几乎与美国持平,而妇女平均生育子女人数则降至1.6名。 从下面的图表你可以看到巴西的情况大致相同:儿童死亡率下降后,出生率也随即下降。我还绘制了一份人口增长率图表,从中你可以看到儿童存活率提高后,国家整体人口增长放缓。如果你为南美洲所有国家都绘制这样的图表,基本会得到相似的曲线。 当巴西的儿童死亡率下降时,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也随之下降 这种儿童死亡率下降和人口出生率前后下降的模式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出现过。人口统计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人口转型”,并就此课题撰写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十八世纪末期法国首先经历了这一转型。法国家庭平均子女数每隔十年都会下降,这一趋势持续了150年。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德国妇女开始减少生育子女,直到50年后平均子女数再次稳定下来。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避孕用品的普及,在南亚和拉丁美洲,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便由6~7个减至2~3个。 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以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完成这一转型。因此,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正在放缓。正如我最喜欢的“数据怪才”之一,瑞典卡罗琳学院的汉斯?罗斯林教授所说:“当今世界的儿童数量也许不会再增长!我们正在进入‘儿童高峰’时代。” 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出生率都有所下降 鉴于所有这些证据,我对未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信心要比马尔萨斯主义者乐观很多。世界的繁荣昌盛,不会在体弱多病的人全部死亡后才实现;相反,这一目标只有在所有人都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时才会实现。人不是机器,不会漫无目的地生育子女,我们总是根据所面临的环境作出生育的决定。 这里举一个例子:与曾经的宗主国葡萄牙相比,莫桑比克的母亲失去孩子的几率要高出80倍。这份令人震惊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名莫桑比克妇女都必须面对严酷的现实;她们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存活下来都没有信心。我认识很多莫桑比克的母亲,她们生育过很多孩子,同时也失去了大部分子女。她们告诉我,每次失去子女都是悲痛的事情,但与最终存活下来的子女人数相比,这些悲痛是值得的。 如果所有儿童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营养,接种疫苗免疫,在罹患腹泻、疟疾和肺炎等常见病时及时得以治疗,人们会对未来更有信心。父母们也就可以在孩子能存活下来的基本判断下,对未来进行选择。 死亡率只是影响出生率的众多因素之一。例如,以结婚年龄和教育程度为衡量标准的妇女赋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青少年时期结婚的女孩更容易早孕早育,也更可能生育更多的子女。她们也通常会因此辍学,失去了解生理、性和生育知识,以及帮助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一般来讲,“少年新娘”很难在婚姻中有发言权,或表达自己在计划生育方面的意见。我刚刚访问过埃塞俄比亚,并与那里的年轻新娘们进行了长谈,她们中的大多数11岁就结婚了。所有人都告诉我,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不一样的未来。但大家对避孕产品只有零星了解;此外,大家都知道,当自己被迫离开学校时,改变命运的那扇门就已经关闭了。 而如果女孩推迟结婚年龄,继续留在学校接受教育,一切就有可能改变。最近一次针对30个发展中国家的调查显示,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妇女平均比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妇女多生三个孩子。当妇女因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变得强大时,她们就会自主地选择未来,改变命运。 我最近和一位名叫萨蒂?赛义尼(Sadi Seyni)的妇女聊了一整个下午。她住在尼日尔沙漠地区,有5个孩子,靠着一个贫瘠农场勉强度日。她结婚的时候只有十几岁,完全没有避孕的概念。现在她懂了,于是她把每次怀孕的时间间隔几年,来保护自己和新生儿的健康。我参观了她学习计划生育的地方——村子里的一口井旁,妇女们会在那里说话闲聊介绍计划生育知识。我们聊天的时候,一位年轻的新娘过来取水。她通过翻译告诉我,怀孕都是“上帝的旨意”,她本人无法控制。不过萨蒂觉得,只要这个女孩一直来井边取水,听人们闲聊,她会逐渐地改变想法的。即使像这样朋友间口口相传的心得分享,也能够改变人们对未来的看法。 需要注意的是,拥有计划生育的愿望只是第一步。妇女还需要获得避孕药具来实现她们的计划。萨蒂的家距离卫生站一箭之遥,但那个卫生站没有她愿意使用的避孕注射针。她只好每三个月走10英里路去另一个卫生站打避孕针。可想而知,萨蒂对此有些恼怒,因为她为了家庭要克服这么大的困难。还有很多与萨蒂一样的妇女,没人告诉她们如何计划怀孕,她们也无法获得避孕药具。全球有超过2亿妇女表示当她们不想怀孕时,却无法使用避孕药具。这些妇女实际上被剥夺了决定自己和家庭未来的机会。由于她们不能决定生几个子女、或者什么时候生育子女,她们在抚养孩子、支付医疗费用、或送孩子接受教育时越发艰难。这就是一个贫困的恶性循环。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存在,通过给人们提供基本的健康和选择的权力,让妇女与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显著增长。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亚洲经济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南亚的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专家称这个现象为“人口红利” 8。 因为儿童死亡的人数减少,出生的人数也减少,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改变,如下图所示。最后,壮年工作的人数暴涨。这意味着更多人加入劳动力的队伍,提高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年幼儿童的数量相对较少,政府和家长能够对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投入更多资源,从而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韩国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转变不会自己发生。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国家抓住人口转变带来的机会。通过捐赠国的帮助,受捐国政府还需加大对健康和教育投资,重视计划生育、创造工作机会,并建立金融部门。如果政府领导人能够建立合理的发展战略,这种良性循环的转变是可以快速实现的。 良性循环不仅仅是一个发展术语,数百万贫困人民实际上都了解这个道理,并在它的指导下生活。我有幸认识很多贫困国家的男性和女性,他们出于自己对家人的爱与乐观的精神,通过一些点滴小事——如省吃俭用为孩子付学费等,在实际行动推动着良性循环的转变。他们盼望并为之奋斗的未来,也正是我所相信的未来。 在这样的未来里,今天的贫困国家将变得更健康、更富裕、更平等,并且能可持续地发展。而于之相对的、基于马尔萨斯理论之上的错估观念,则认为“要通过永久地牺牲部分人类的利益,以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观念完全是对既有证据的误读,以及对未来想象的失败。 挽救生命并不会引发人口过剩。事实上恰恰相反,创造一个提供健康保障、相对繁荣、基本平等、以及可以自主获得避孕工具的社会,是保障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法。只有给予人们自由与权利,让他们有机会为自己和家人创造美好的未来,整个世界的未来才可能更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